导图社区 历史:先秦,秦汉
分享精心整理的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下图主要介绍先秦和秦汉时期的相关知识内容,高三党快收藏,一定能用上。
编辑于2020-02-22 13:25:24历史
先秦时期
阶段特征
原始社会
夏商西周
政治
王位世袭制(家天下)
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逐渐确立与完善
(商)内外服制
神权色彩浓厚
分封制
内容: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
影响
对当时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扩大了疆域
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
导致诸侯权利过大
对后世
皇族分封
姓氏起源
地方简称
宗法制
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性质
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
子主题
特点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确立严格大小宗体系,具有相对性
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影响
对当时
巩固分封制,强化王权
保证了贵族世卿石碌的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
对后世
宗法观念
重视人伦道德
重视祖先传统,形成民族凝聚力
皇位继承原则
局限
过分重视人情关系,忽视个人自由与平等
强化等级观念
瓦解原因
诸侯权利过大
生产力提高
礼乐制
实质;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作用:强化了等级观念,形成了文化认同的社会心理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
经济
农业
少量青铜农具出现
井田制(周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大规模的集体耕作
手工业
青铜铸造
纺织业发达
甲骨文中出现祭祀蚕神
(“青铜时代”)
官营手工业发达
商业
(商)商人货币出现
政策
(西周)工商食官
手工业商业为政府服务
思想文化
思想
宗法观念
西周
敬天保命
早期的民本思想
科技
干支纪日
文艺
甲骨文、金文
<周易><尚书>
教育
学在官府
贵族垄断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
政治
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瓦解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
各国变法图强
战国时期出现了集权体制的趋势
经济
农业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私有)
原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影响
导致土地兼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导致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铁犁牛耕
春秋
出现
战国
推广
小农经济形成
特点
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
原因
土地私有的出现
地位
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封建统治的基础
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
影响
推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注重实用性,重视经验总结
保守,安土重迁
导致封建社会发展缓慢
水利工程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手工业
冶铁技术
成都
西方传入
私营手工业兴起
民间兴起
<考工记>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技术成就
商业
私商成为商人主体,大商人出现
商业兴盛,形成许多著名都会
政策
重农抑商
战国
商鞅变法
背景
经济
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
政治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旧制度
思想
法家
个人
秦孝公广纳贤士,决心变法图强
商鞅的宣传
措施及作用
政治
废除世官制,实行军功爵制
提高战斗力,打击贵族势力
建立什伍组织,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提供兵源,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建立县制,地方长官国君任免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轻罪重罚
强化法制
经济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促进小农经济发展,保障税收,保证统治秩序的稳定
统一度量衡
思想文化
焚诗书
加强思想控制
影响
积极
政治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确立
经济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军事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消极
重农抑商制度,阻碍了经济发展
严刑峻法,高压政策易激化社会矛盾
忽视道德教化,败坏了社会风气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文化
思想文化
思想
百家争鸣
时代背景
主要流派
墨子
兼爱非攻
尚贤、尚力、节用、节葬
科技知识
韩非
专制主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变革观历史进化论
法治
反映了地主阶级主张改革,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
道家
老子
辩证法思想
小国寡民
无为而治
庄子
齐物论
逍遥的人生态度
评价
反映了消极的处世态度
先秦儒学
背景
社会大变革
内容
孔子
核心:仁、礼
克己复礼,维护周礼
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
孝悌之义
中庸之道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希望缓和社会矛盾
孟子
实行仁政
性善论
先义后利
荀子
礼法并施
性恶论
代表地主阶级
传统儒学共同点
民本思想
仁礼德治
积极入仕,社会责任
主张君主制
影响
对当时
不符合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未被重视
对后世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科技
天文学
<甘石星经>、哈雷彗星
物理学
<墨经>
医学
扁鹊
四诊法
司南
战国
文学
诗经
现实主义
离骚
浪漫主义
艺术
帛画
编钟
教育
私学兴起
秦汉时期
阶段特征
秦朝
政治
灭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制度
专制主义
皇帝制度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三公九卿制
分工明确
提高效率
带有家天下色彩
中央集权
郡县制
军功爵制
监察制
御史大夫
特点
以皇权为中心
体现了家天下色彩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影响
积极
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打破了贵族分封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制度基础
消极
决策具有随意性,易造成暴政和腐败
压抑了地方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钳制思想,扼杀社会活力
<秦律>
严刑峻法
修驰道
控制地方
经济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维护经济秩序稳定
重农抑商
车同轨
文化
焚书坑儒
书同文、小篆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朝
政治
制度
专制主义
中朝制度
中央集权
郡国并行制
推恩令
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选官
察举制
征辟制
影响
进一步完善了官僚政治体制
强化了儒家伦理和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打破了"布衣将相"的局面,后期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容易任人唯亲,东汉末出现累世公卿
监察
刺史制
以小制大,监督郡国长官
东汉末年发展成州牧
对外关系
民族关系
张骞两次出西域
加强中西亚的联系
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
经济
农业
犁壁、耕车出现;牛耕普及
水利
曹渠、白渠,坎儿井
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普遍
田庄经济
本质:大地主土地私有制
原因
东汉末年出现累世公卿的局面
重农抑商制度和垄断专卖政策
表现
豪强地主用封建地主的形式剥削农民
集体生产,规模较大
自给自足
拥有武装
影响
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体制,为后世埋下隐患
西域品种引进
葡萄、胡萝卜
手工业
(汉武帝)盐铁官营
开始用煤冶铁
发明水排
青瓷(东汉)
"丝国"称号
商业
陆海上丝绸之路
长安有东西市,以及专门管理市的机构
五铢钱
繁荣原因
国家大一统局面的推动
汉代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为商业奠定了基础
陆海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开关梁驰山泽之禁
政策
严格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文化
思想
汉代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经济恢复和发展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
内容
大一统思想
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强化君权,又限制君权
三纲五常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特点
融合各家学说形成的新体系
继承与发扬了先秦儒学仁政民本思想
核心是崇儒尚法
外儒内法
措施
确立儒学为官方意识形态,正统思想
建立以儒学为标准的教育与人才选拔制度
察举制
兴办太学
地方设郡国学校
重用儒生参政
影响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政治秩序
一定程度上限制君主权利的过度膨胀
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实质是文化专治,不利于其他思想的自由发展
佛教传入
道教产生
科技
西汉
纤维纸
<皇帝内经>
农书<汜胜之书><四民月令>
<太初令>
第一部完整历法
东汉
改进造纸术
<九章算术>
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麻沸散、五禽戏
华佗
文艺
隶书推广
汉赋、乐府诗
<史记><汉书>
兴办太学,儒家经典为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