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33课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高考历史--第33课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的思维导图,有兴趣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可以下载做复习。
高考历史--第23课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1.2)的思维导图,不想花时间听课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看精华啦!喜欢的可以点个赞收藏一下哟~
高考历史--第23课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1.1)的思维导图,不想花时间听课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看精华啦!喜欢的可以点个赞收藏一下哟~
高考历史--第23课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2)的思维导图,不想花时间听课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看精华啦!喜欢的可以点个赞收藏一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33课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原因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干涉是苏俄陷入内战当中
1918年夏,国内战争开始后,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影响
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
时间1921年3月起实行
内容
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特点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作用: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苏联
成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苏联模式
背景: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苏联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促进农业自身的发展,把小农经济变成现代化大农业
农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
成果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
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集国
苏联模式: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苏联模式
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评价
苏联模式是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
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两个途径
三个影响
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奠定了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
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阻碍了经济长期发展
四大特点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