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的重要知识点‼️ 如 加法: 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叫做加法;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
编辑于2023-07-09 19:35:17 上海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单位( 文字版)
长度单位
1厘米等于10毫米 ,一分米等于10厘米,1米等于10分米,1千米等于1000米,1米等于100厘米
面积单位
一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一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一平方千米等于100,0000平方米
质量单位
1千克等于1000克,一吨等于1000千克,一吨等于100,0000克
容量单位
一升等于1000毫升
第一课、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加法: 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叫做加法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加: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丨加数+加数=和
減:被减数=差+减数丨减数= 被减数- 差丨差=被减数-减数
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
第二课、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乘: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丨 因数x因数=积
除: 被除数= 商x除数丨除数= 被除数 ÷ 商丨商= 被除数 ÷除
关系: 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第三课、复习用两位数乘、除
方法一:直接计算
方法二:用竖式计算
方法三:填空
方法四:用计算器计算
方法五:用递等式计算
备注:有的时候可以根据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答案
第四课、 分数
整体中的不同部分,可以用不同的形式的分数来表示
整体不同,同一分数,所代表的数量不同
有的时候可能得到的东西都2分之一 ,但是东西的数量不同,得到的东西的数量就会不同
第五课、大数的认识
数级(从小到大) : 个级、万级、亿级
计数单位(从小到大):个、十,百,干、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数位( 从小到大): 个位、十位、 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从右起每四个数是一级 ,分为个级、万级、亿级⋯⋯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亿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亿⋯⋯
读数要从高位读起,读一个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要先读万级,再读个级.每一级末尾所有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比如:最高位是万级,这里就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第六课、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法: 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4),就把尾数都舍去(即“四舍 ”);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5),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1(即“五入”).
“ ≈ ” 读作“约等于”.
凑整所得到的数就是原数的近似数.
第七课、平方千米
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千米 ,写作1km2,读作1平方千米或1平方公里
在表示区、市等大的面积时,我们常用km2作为单位,如:上海市的总面积大约为6341km2,我国的陆地国土面积大约是9600000km2
第八课、吨的认识
在剂量较重的物品时,通常用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来表示,1吨可以写成1t.
吨、 千克、 克之间的关系如下: 1t=1000kg 1kg=1000g 1t=1000kg=1000000g
动物的体重: 鲨鱼约重3吨/大象约重5吨/海象约重3吨/长颈鹿约重2吨/河马约重4吨/ 蓝鲸约重125吨
第九课,毫升与升的关系
在测量水、油等液体的多少时,可以用毫升做单位.
1毫升可以写成1mL
1毫升水差不多有26滴水
在测量较多的液体的多少时,一般用“升”来做单位.1升可以写作1L.
1L=1000mL
第十课、分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分子为1的分数 ,分母越大的分数就越小.
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分母小的分数就越大
比如: 三分之一= 六分之二=九分之三 三分之二=六分之四=九分之六 四分之一=八分之二= 12分之三
第11课,分数的加减计算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第12课、小探究——“分数墙”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不变
分数墙上发现了许多相同的分数, 比如: 1.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六分之三=八分之四= 10分之五= 12分之六= 16分之八 2.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 12分之四 3.四分之一=八分之二= 12分之三= 16分之四 ⋯⋯⋯⋯⋯
第13课、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量
我们把每小时( 每分、 每天的等)完成的工作叫做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工作量不变(相同),工作时间少,工作效率高 工作量相同(不变),工作时间多,工作效率低 工作效率不变( 相同),工作时间少,工作量少 工作效率不变(相同),工作时间多,工作量多
我们把那些形状像“树”的图 ,叫做树状算图.我们可以借助树状算图分析问题
第14课、三步计算试题
加法、 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 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圆括号,又有方括号,要先算圆括号里的,再算方括号里的
第15课、 正推
要从进口按顺序计算到出口
用树状算图来表示自己的算法
第16课、逆推
先用树状算图表示原来的计算过程,在借助树状算图倒过来思考计算方法
第17课 、文字计算题
一些文字计算题题目: 1886除以46的商减去23,差是多少? 23除1886的商减去46,差是多少?
要注意除,比如23除1886 70就是1886÷23
第18课、运算定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 字母表示:A + B等于B + A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他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表示:A×B=B ×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在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表示:( A + B )+ C等于A + ( B + C )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在和第一个数相乘,他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表示:( AxB)xC等于A×(B × 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所得的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字母表示:( A + B)× C 等于A × C + B × C
第19课、 解决问题
1要从已知条件开始想
2要从要求的问题开始想
3把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结合起来想
第20课、 圆的初步认识
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的点O都有相等的长度r. 固定的那一个点O叫做圆心,r叫做圆的半径.
对折后的折痕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他们都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圆心,这些折痕也就是直径.直径一般用d 来表示.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即d=2xr
想要用圆规画圆的步骤: 先在纸上确定一点作为圆心(打上X),把圆规的两只脚分开,使两脚尖之间的长度为r ,再把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圆心上,把另一只装有铅笔的的脚绕圆心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半径为r的圆. 简单说: 先定圆心,再定半径,然后再画
第21课、 线段、 射线、直线
线段是可以用直尺量出长度的 直线和射线是不能量出长度的
一条线段,将他的一端无限的延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这个端点可以用大写字母表示, 比如O.再在射线上任意取一点,如A .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O A表示这条射线,如:射线O A
直线没有端点,直线也可以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直线A B、直线 OB⋯⋯ 也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 如:直线A、直线B、直线L⋯⋯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和直线,过2点可以画一条射线或者直线
第22课、角
一点( O)和从这一点(O)出发的两条射线(O A和OB)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射线O A、射线OB称为角的边,角常用符号“𠃋” 来表示. 角也可以看作由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
第23课、角的度量
量角器用来量角的度数
几个特别的角: 直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四分之一周 ,所成的角叫做直角.一直角等于90度 平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 ,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一平角等于180度 周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一周角等于360度
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
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
第24课、角的计算
在计算前得在前面写上“ 解 ”
第25课、大数与凑整
去尾法: 比如198和76,把198的尾数的8舍去,得到190. 把76的尾数6舍去,得到70.
进一法 :比如143,把143的尾数去掉,并向前一位进1,得到150.
“四舍五入法 ”、 “去尾法”和“ 进一法”都是常用的凑整方法,我们常用这些方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第26课、数射线上的分数
分数表示在了数射线上
利用数射线比较大小
第27课、圆与角的复习
可以用一副三角尺拼角
在写一些问角是几度的题时,前面一定要先写上“解”.
第28课、数学广场——相等的角
两条横线相交, 顶点对顶点的角的度数是一样的
第29课、数学广场——通过网格来估测
估测: 1.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格子 2.数一数一格有多少颗 3.乘上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