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统计-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考研复习思维导图,心理统计,第一章绪论,关于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由实践或调查所得到的数字资料,并根据这些数字资料对总体进行科学的推断。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重点大纲,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普通心理学,考研大纲重点内容,第三章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绪论
定义
关于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由实践或调查所得到的数字资料,并根据这些数字资料对总体进行科学的推断
特点
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变异性、规律性
目标
通过部分数据推测总体特征
内容⭐
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
统计图表:直观展现数据规律
差异量数
集中量数
表达一列数据
相对量数:比较大小
相关分析:两个变量以上的关系
推断统计: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的情形
统计估计
参数估计
非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
实验设计:主要研究如何科学地、经济地以及更有效地进行实验
样本选择与分配
实验误差分析
方差分析
协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因子分析
.......
基础概念
数据类型⭐
数据的观测方法和来源划分
计数数据:数出来,如人口数、学校数、男女数等
测量数据:工具、测出来,如身高、体重、考试分数、智力测验分数等
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
离散数据,不连续数据:这类数据在任何两个数据点之间所取的数值个数是有限的,如从事某一职业的人数、球赛比分、班级个数
连续数据:任意两个数据点之间都可以细分出无限多个大小不同的数值,如年龄、长度、重量、自信心分数等
数据反映测量水平⭐
称名数据
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属性上的不同或类别上的差异,具有独立的分类单位,数值一般取整数形式,只计算个数,不说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如性别、颜色类别、人口数
分类
二分
真正
人为
多分
顺序数据
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点,是按照事物某种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个事物加以排列后获得的数据资料,只能排出一个顺序,并不表示数据相互间的差别大小,如学生的等级评定、喜爱程度、能力等级等
离散数据、计数数据
等距数据
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的数据,有相等单位,有相对零点,但无绝对零点的数据,如温度、各种能力分数、智商等,只能使用加减运算,不能进行乘除运输
比率数据
既表明量的大小,也有相等单位,同时还具有绝对零点,如身高、体重、反应时,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运输
连续数据、测量数据
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
变量
定义:心理与教育实验、观察、调查中想要获得的数据
类型
自变量: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控制的变量
因变量:在实验中由自变量所引起并被测量的变化量
观测值
某一变量的具体数据
随机变量
总体、样本、个体
次数、比率、频率、概率
参数、统计量⭐
参数:总体的特性
平均数:μ
标准差:σ
相关系数:ρ
统计量:样本的特性
平均数:X
标准差:s
相关系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