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思维导图
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思维导图,总结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演化的知识。
编辑于2023-08-03 09:02:05 甘肃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
2.人类可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做可观测宇宙或已知宇宙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主要由恒星组成
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是由恒星和星云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同级别的,它们共同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总星系又叫可见宇宙
2.太阳系与地月系
太阳系
组成:太阳、行星、矮星行和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小天体
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小行星带位于火和木之间;类地行星为水金地火, 巨行星为木土,远日行星为天海,地内行星水金,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
运动特征:1.同向性 2.近圆性 3.共面性
地月系
1.
对地球与其卫星月球的天体系统
2.
环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3.
公转、自转方向和周期一样,月面固定(月球自转,公转的方向一样<自西向东逆时针>, 周期<27,32天>完全一样,总是以一面对着地球)
4.
本身不发光,月光是反射的太阳光
5.
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是月亮的盈亏变化
6.月相的变化
三,特殊行星--地球
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条件
内部条件
1.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处于中年,状态稳定)
2.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外部条件
1.充足的水分(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产生水汽,形成降雨)
2.适宜的太阳光照(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中体积质量适中)
3.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四,判断是否是天体(三看法)
1.看空间位置
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的宇宙(进入大气层或落到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2.看物质形态
子主题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3.看运转轨迹
看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运行的火星车)
五,分析某行星是 否有生命存在
1.该行星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安全稳定
2.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从距离恒星的远近, 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大气层方面分析)
3.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从该行星 的体积质量和大气演化方面分析)
4.该行星是否有液态水(从温度高低和水体运动方面分析)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概况
太阳性质: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
主要成分:氢氦
表面温度:6000k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的特点
巨大(即22亿分之1到达地球,但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确是不可估量的)
稳定(即以目前核聚变的速率来看,太阳正处于稳定的壮年期)
源源不断(即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全天候无间断)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
太阳辐射经过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生物能 (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为人类生活生产源源不断的提供了能量
4.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纬度因素:纬度越高辐射越弱,反之越强(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多)
昼长因素:昼越长辐射越强(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多,太阳辐射越强)
地势因素:地势越高,辐射越强(地势高,大气层薄,透明度高,日照时数长)
天气状况:晴天太阳辐射多(大气削弱作用弱,日照时数多)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3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震和地震波
地震
概念: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
震级:地震适当能量的大小
烈度:地震释放能量对地面的破坏程度的大小
地震波
概念:地震时地下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会发生强烈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类型
纵波用P波表示(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平行;能在固液气中传播)
横波用S波表示(质点振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垂直;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分界: 范围: 物质形态: 特征: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概念: 组成: 特点:
1.4地球的演化
一,地层和化石
地层
概念:是地壳上部呈带状岩石或堆积物
特点:记录历史的书页
化石
类型
多数是古生物的遗体,如: 贝壳,骨骼等
少数是古生物的遗迹,如: 足印,粪便等
意义:记录地球历史的文字
地层沉积的环境特征
红色岩石:氧化环境
黑色岩石:还原环境
珊瑚化石:浅海环境
破碎贝壳:滨海环境
形成化石的条件:1.生物死亡 2.遗体掩埋 3.长期石化
地质年代
二,地球的演化史
前寒武纪
显生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海陆演化、生物演化、 地质矿产、气候演化
地质时期 时间 海陆演化特点 生物演化特点 前寒武纪 古生代寒武纪以前, 地壳运动剧烈,由海洋占据主导 1.生命出现2.单细胞到多细胞 包括冥古宙,太古 到出现大片陆地 3.原始生物到真核生物 宙,元古宙 古生代 从寒武纪到二叠纪 地壳运动剧烈,形成欧亚大陆、 1.无脊椎(三叶虫)到脊椎动物 北美大陆雏形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2.陆 上低等植物到裸子植物、蕨类植 物、茂密森林 中生代 从三叠纪到白垩纪 陆地面积空前扩大 1.爬行动物盛行2.裸子植物迅速 发展3.恐龙灭绝 新生代 从古近纪到第四纪 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1.哺乳动物,被子植物大发展2.出 现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