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下历史期中思维导图
考前必备!一张思维导图给你总结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考前全部重点。包含前三个单元的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中共十九大的召开。喜欢请点赞收藏!关注我,能持续获取优质导图哦。
编辑于2020-03-05 05:28:11八下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背景
国内
多年战乱,经济残破
国际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
准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内容
通过《共同纲领》
选举政府,选举主席
改北平为北京,作首都,定国旗,定代国歌,公元纪年
没有国徽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标志
开国大典
时间1949.10.1
经过
下午三时,毛泽东宣告新中国成立
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意义
国内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国际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巩固措施一
西藏和平解放
背景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西藏领袖拥护解放
人民解放军一面进军西藏,一面争取和平解放西藏
经过
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到达北京进行谈判,达成协议
意义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第二课
抗美援朝(巩固政权措施二)
背景
朝鲜内战爆发
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打到中国边境
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美国侵略活动威胁中国安全
朝鲜请求中国援助
目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时间
1950年10月
经过
五战五捷
结果
1953年7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重要战役
上甘岭战役
战斗英雄
黄继光
邱少云
历史意义
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胜利原因
党的正确领导
人民的支持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战斗
抗美援朝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
第三课土地改革(巩固措施三)
背景
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广大农民的要求
时间
1950-1952年底
文献《土地改革法》
内容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具体实施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和地主耕种
结果
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改
性质
反封建的民主改革
历史意义
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巩固了人民政权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迅速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第四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有所恢复
但是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时间
1953-1957
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人才
结果
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
飞机制造厂
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武汉长江大桥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时间
1954年9月
地点
北京
主要内容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内容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
意义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选举毛泽东为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五课三大改造
时间
(1953-1956)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内容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行赎买政策
实行公私合营
意义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缺点
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第六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
时间
1956
地点
北京
主要内容
分析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等
指出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背景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时间
1958年
性质
左的错误
失误原因
党和人民认识不足,缺少经验,急于求成
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后果
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调整
八字方针(1961-1965)
内容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成果
工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期间建设成就
工业
武汉钢铁基地
包头钢铁基地
大庆油田
胜利油田
大港油田
到1956年我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交通
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科技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居于领先
英雄模范人物
“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
发动原因
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错误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时间
1966
开始标志
五一六通知
最大冤案
刘少奇遭到迫害
结束
九一三事件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结束标志
粉碎“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
危害
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国民经济遭到破坏
文化事业遭到摧残
启示
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个人崇拜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期间建设成就
1967年,第一颗氢弹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1973年,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第三单元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背景
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动乱
“两个凡是”带来的徘徊
对真理标准的追求
时间
1978年12月
主要内容(意义)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总意义
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拨乱反正
1980年恢复刘少奇名誉
完成标志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
改革开放
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目的
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尝试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主要内容
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意义
激发农民的劳动热情
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农村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城市
时间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主要内容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意义
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
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增强了企业活力
出现了经济发展的崭新局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时间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
特征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意义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有利于推动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
第九课对外开放
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
史实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史实
1984年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史实
1985年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内地
史实
1992年开放区向纵深推进
沿江城市
重庆、武汉等
边境城市
满洲里等
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昆明、乌鲁木齐等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成效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时间
2001年12月
意义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拓了新途径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意义
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
有利于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
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第十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内容
参照第七课
中共十二大
时间1982年
决策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
时间
1987年
内容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明确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三步走”战略部署
南方谈话
时间
1992年
内容
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发展才是硬道理
江泽民
中共十四大
时间
1992年
内容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
中共十五大
时间
1997年
内容
通过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
中共十六大
时间
2002年
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内容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意义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中共十七大
时间
2007年
内容
提出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意义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提现
习近平
中共十八大
时间
2012年
内容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
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中共十九大
时间
2017年
内容
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十一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