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生活
以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为提纲梳理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编辑于2020-03-10 14:39:40经济生活
分配
个人收入分配
我国的分配制度
内容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原因
兼顾效率与公平
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
按劳分配
地位
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基本准则
要求
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
反对收入差距悬殊
原因
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
公有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是对剥削制度的否定
体现平等分配和社会公平
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
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
按要素分
含义
劳动
资本
技术
管理
土地
信息
原因(意义)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所有制存在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确认
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增加居民收入 推动经济发展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分配公平
含义
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保证基本生活需要
原因
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同富裕的体现
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和谐
措施
坚持分配制度
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实行合理的分配政策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
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履行好政府在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效率与公平
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既提高 有促进 及反对平均主义有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国家财政
收入
类别
税收
含义
最普遍形式,最重要来源
特征
强制
无偿
固定
种类
流转
增值税
避免重复征税和偷漏税
所得
个人所得税
国家收入重要来源
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手段
资源
财政
行为
原因
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国家智能的实现必须依赖社会各界所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公民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时必须履行义务
利润
债务
费用
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基础性
分配政策
可能不利于企业发展和个人购买力增加,最终不利于财政收入增加,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又促进
支出
类型
经济建设
教科文卫
行政国防
社会保障
债务
意义
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国家职能
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升级
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收支关系
平衡
盈余
赤字
措施
根据形势合理确定
赤字加大支出刺激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缓解下行压力
作用
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证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基本卫生制度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弥补市场调节弊端
重大基础设施投入多风险大周期长离不开财政支持
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能源交通电信水利研发等基础设施建设
保持总共需平衡
资源分配
交换
资源分配
市场经济
原因
为了解决人的需要的多样性无限性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社会必须合理配置资源;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把“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优点
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面对市场竞争,商家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技和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缺陷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会导致市场失灵。如果完全由市场调节会:影响社会安定,败坏社会风气;资源浪费,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市场秩序
原因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
措施
运用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维护市场准入、竞争、交易规则;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和体系,保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诚信建设
原因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诚信经营是无形资产,是否诚信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措施
国家要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和体系;企业要遵守商业道德,守法经营,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消费者要树立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优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这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宏观调控
原因
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
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
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财政政策(税率)和货币政策(利率)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经济全球化
内涵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在全球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主要表现为生产、贸易、资本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载体。
利弊
机遇: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加剧全球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一国经济波动会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态度
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我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等、共赢的方向发展。
开放型经济
原因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措施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措施: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力;
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生产
供给
决定作用
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 为消费创造动力
社会再生产
发展生产力
为什么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的要求
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措施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经济制度
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和完善
原因
地位
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柱
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
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措施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激发非公有制活力和创造力
依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公有制经济
地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表现为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措施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壮大集体经济 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深化国企改革,混改发展
构成
国有经济
地位 国民经济的支柱 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起主导作用
措施
深化国企改革 增强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防止流失 增值保值
发挥作为科创的主体作用,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
重组转型,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实力和竞争力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公有成分
混合所有制
意义
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使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
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有利于推进公司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效率
非公有制经济
构成
个体
私营
外贸
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
作用
支撑经济发展,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繁荣市场,提供服务,方便生活
企业
含义
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
地位
生产经营和科技创新的微观主体
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国民经济的细胞
责任
守法经营 公平竞争 诚心守约 成担社会责任 讲求社会效益
形式
公司制
依法设立的,由股东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是否划分等额股份
股东/董事会决策 经理执行 监事会
优势 权责明确 相互制衡 法人治理 科学管理 激发活力
因素
重组
竞争的结果
兼并 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和竞争力
破产 优胜劣汰资源使用效率提高
劳动
劳动者
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都应受尊重
权益维护
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和谐
权力
措施
党和政府
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也发维护劳动者权益
企业
守法经营,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
个人
签订劳动合同,自觉履行劳动义务,增强权利意识法律意识,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就业
意义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形势
人口大国,经济下行压力大,劳动者素质和经济转型升级不完全相适应,就业形势严峻
措施
党和政府
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破除妨碍劳动力流通的体制机制弊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企业
劳动者
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光荣
社会财富创造活动
人类文明发展源泉
生产过程主体
生产力发展中主导作用
商品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
价值规律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只存在与商品交换的平均值中
定义
一般等价物
普遍乐意接受的特殊商品,能表现一切商品价值
消费
需求
货币
产生过程
职能
基本职能
其他职能
贮藏
支付
世界货币
纸币
国家发行 强制使用
发行规律
以流通中所需为限
信用卡
存取借 消费查询结算
外汇
影响因素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当前可支配收入
未来收入预期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物价水平
消费观念
类型
按目的分
生存资料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享受资料消费
按方式分
贷款消费
以信用为基础,社会信用制度制约
合理范围
有利于
提高个人消费
增加贷款机构获利
刺激消费扩大需求促进经济
租赁消费
不变更所有权 取得使用权
心理
求实心理
从众心理
求异心理
攀比心理
正确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反作用
拉动经济增长 促进生产发展(基础性作用)
新的消费需求为消费升级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新的热点带动新产业出现成长
创造新的劳动力
物质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商品货币/供求关系
国家措施
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现代化经济体系
原因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措施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新发展理念
内容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
共享经济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子主题
新时代
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目标
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价格
变动影响
消费
不同类型商品
相关商品
生产
产量
生产要素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