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知识的学习思维导图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内容的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知识的学习
1. 陈述性知识学习
记住一般掌握过程,能用实例说明掌握方式,灵活运用几种教学策略
一般过程(皮连生)
1. 注意与预期
2. 激活原有知识
3. 选择性知觉
4. 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
5. 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6. 根据需要提取信息
影响条件
内部因素
先前知识
认知结构
动机和态度
心向和定势
外部因素
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形式
教师指导
学习情境
掌握方式
表征学习(符号学习)
: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概念学习
:掌握概念的本质和关键特征
命题学习
:获得几个由几个概念构成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
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
教学策略
1. 动机激发策略
1. 充分利用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
2. 要及时修正学生的动机归因
3. 使新知识和预期同时呈现
4.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以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呈现新信息
2. 注意策略
将注意集中于有关学习或主要信息上,对学习材料保持高度的觉醒或警觉状态的学习策略,即选择性知觉策略
3. 精加工策略
通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为知识的提取提供新的途径,为知识的构建提供额外信息
4. 组织者策略
将分散的、独立的知识组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
5. 认知结构优化策略
2. 程序性知识学习
一般过程
1. 陈述性知识阶段
对以陈述性知识形态存在的程序性知识学习阶段。即学习者首先要理解有关概念、规则、事实和行动步骤等的含义,并以命题网络的形式把它们纳入个体的知识结构中。
2. 转化阶段
学生通过各种规则的变式练习,将程序性知识从规则的陈述性形式转化为可以表现到实际操作中的程序性形式
3. 自动化阶段
程序性知识掌握和发展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人的行为在无意识状态下完全由规则支配,技能也相对达到自动化。
模式识别学习
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认和判断
1. 概括化
2. 分化
动作步骤学习
学习者学会顺利执行某一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1. 程序化
2. 程序的合成
1. 课题选择与设计策略
2. 示范与讲解策略
3. 变式练习与比较策略
4. 练习与反馈策略
5. 条件化策略
6. 分解性策略
3. 传统观点的知识学习
概念的学习
概念的定义与种类
加涅
具体概念
定义性概念
维果斯基
日常概念
科学概念
表达形式
概念名称
概念定义
概念属性
概念例证
概念的获得
两种基本形式
克劳斯迈耶
概念的教学
原理(规则)的学习
原理学习的形式
原理学习的条件
原理的教学
问题解决的学习
问题的定义
问题的种类
问题解决的早期研究
问题解决的策略
算法策略
启发式策略
手段-目的策略
产生-检验策略
类推法
头脑风暴
问题解决的过程
专家型与新手型问题解决者的差异
知识差异
策略差异
元认知策略
问题解决教学
4. 知识学习概述
知识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知识的表征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命题
命题网络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产生式
产生式系统
知识的掌握标准
概念化
条件化
结构化
自动化
策略化
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信息存储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认知加工
元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