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周
中国古代史建立、发展、更迭、大事记的概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西周
建立
时间
公元前1046
统治者
周武王 姬发
都城
前期 镐京(西安西南)
后期 洛邑(洛阳)
大事件
牧野之战
武王伐纣
讨伐暴政的正义之战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推翻商纣的统治,建立西周政权
周室初立
分封制
封邦建国
同姓宗亲
功臣谋士
成康之治
人物
成王
康王
政策
行赈济贫困民众
授田于民
明德慎罚
成效
人民生活相对改善、四方外族来朝、政局稳定、人民和睦
国人暴动
周厉王
原因
横征暴敛,虐待百姓
连年战乱,禁谈国政
卫巫监视,谤王者戮
结果
人人自危,国人暴动
厉王死
宣王中兴
周宣王
统治
对戎狄的防御战争,胜
对荆楚、淮夷的战事,胜
转衰
晚年,干涉鲁国君位继承
引诸侯不睦
走向灭亡
周幽王
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
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
宠爱褒姒,废太子、申后
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
灭亡
771,幽王死于骊山下,西周覆亡
政治制度
中央官员
重要辅佐人物
“三公”/“师保”
太师
太傅
太保
直接辅佐周王管理政事
太宰
总揽政务大权,政府中首脑
政务官
司徒
管土地的垦辟、井田的划分和有关奴隶耕作
管理诸侯封疆的划定和军旅事宜
司马
征收军赋、管理战车以及驾车马匹等军政事宜
司寇
掌握刑法
司空
管理百工以及兴建土木、水利等工程
下有僚属,分管各项具体事务,由中下级贵族担任,构成相当庞大的统治机构
太史
掌管天文历法的观测制订
文献典籍的收藏整理
教育贵族子弟等文教工作
熟悉国家的政令典则,常伴君侧
封建制度
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
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
诸侯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
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
诸侯通常世袭
周礼制度
意义: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名目繁多
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
目的: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
宗法制度
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的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是嫡长继承制
只在卿、大夫、士的范围内施行
小宗围绕大宗,卿、大夫拱卫国君,诸侯藩屏周王
“太庙”
天子的宗庙,祭祀自始祖以来的历代祖先
全国规模最大、地位最高的祭祀祖先场所
两京制度
两都制度
首都
陪都
井田制度
位置
都邑周围
王都和诸侯国都的近郊
构成
纵横交错的大小道路
灌溉沟渠
大小相连的方块田
单位
一田:以每一方块为一百亩(约合今三十一亩多)
九田
一井
十井
一成
百井
一同
法律制度
《九刑》
严惩“盗”“贼”
维护奴隶制度的基本法则和奴隶主贵族的根本利益
刑罚严酷
五刑
有墨(脸上刺字涂青)
劓(割鼻)
刖(断足)
宫(男去势,女禁锢)
大辟(斩首)
鞭刑
流放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刑罚是用来控制、镇压平民
奴隶制度
奴隶来源
臣妾
出于赏赐或买卖(男女奴隶)
“隶”
来自罪人或战俘
“奴”
男女本人被判罪,或家人犯罪而从坐
庶人
承担生产劳动,在田野耕耘,终身为贵族所使役
交易
可在市场上买卖,赠与、赔偿、转让
军事制度
编制单位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五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王室军旅
“西六师”
宿卫宗周(西周王都)的有六师
“成周八师”
在成周镇慑东方诸侯的有八师
诸侯国的武装力量
大国
< 五军
小国
> 一军
周王可直接指挥和调遣诸侯国军队
经济制度
农业
铁制农器
耜
盛行耦耕
二人为一组,合力而耕
省力且动作又快
深耕、熟耘,使用绿肥和制造堆肥
采桑、养蚕、织帛、缝制衣
商业
工商食官
贵族国家垄断商业
质人
从事管理市场
市场
出现在较大都邑
货品
兵器、牛马、丝帛
奴隶
5个奴隶 = “匹马束丝”
货币
贝币,单位为朋
金(铜)同样流行
民间贸易,以物易物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文化发展
礼乐
专门职官管理
宗教
祭祀对象
天神
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地祗
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
人鬼
指祖先
祝宗卜史
祝管理祷祝
宗管理祭祀
卜职司卜筮
史职司文书记事
学校
教育制度
小学
贵族子弟满八岁入小学
大学
十五岁成童时入大学
内容
德行、技艺和仪容等
技艺兼及文武
六艺
礼、乐、射(射箭)、御(驾车)、书(文字)、数(算术)
典籍
《尚书》
《诗经》
很多西周时期的作品
采自民间的民歌
雅
用于朝廷庙堂
颂
天道观
强调天命和德的观念
德
敬天、孝祖、保民
宗教意义
伦理性质
科技发展
手工技术
“百工”
“工商食官”
青铜技术
器物
乐器
兵器
陶器技术
泥质灰陶
夹砂灰陶
造车技术
玉器艺术
装饰、礼器
煤玉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