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汉朝
中国古代史建立、发展、更迭、大事记的概述
编辑于2020-03-18 10:26:38汉朝
西汉
背景
楚汉之争
历时4年
楚
项羽率军入关,驻鸿门,后进咸阳,大肆烧杀掠夺
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徐州),建立西楚政权
汉
公元前206年,刘邦在定陶自立为帝
刘邦处巴蜀一隅为汉王
废除秦人苛法,深得秦人拥护
楚汉战争
刘邦巩固关中后方,联络反对项羽的力量,转败为胜
刘邦与韩信、 彭越等会攻项羽,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自刎,仅31岁
胜者为王
建立
时间
前202年
统治者
汉高祖刘邦
都城
长安
重要时期
休养生息
采用黄老思想
含义
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
思想
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
“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
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
政策
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
鼓励生产,轻徭薄赋
白登之围
事件
刘邦在攻打匈奴时,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
结果
此后采用和亲政策,换取帝国和平,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诸吕之乱”
汉惠帝刘盈继位,实际吕后称制
沿用汉高祖的黄老政治政策
达到“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效果
吕后任用外戚,压制功臣
诸吕之乱
文景之治
统治者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政治领域
无为而治
比较宽和的政治气氛
百官的错误和罪过,皇帝要负责
内含
积极“有为”
保证农民的报酬
措施
排除农业生产干扰,保证农民收益
减轻政府对农民的赋役负担
徭役
税收
打击豪强对农民的侵害
通过财税政策稳定物价
稳定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大力推行削藩
抑贬诸侯王地位,剥夺和削弱诸侯国权力,收回王国的官吏任免权
虚怀纳谏
思想家贾谊提出农业生产是立国的根本
政治家晁错提出重农轻商的主张
修改刑罚
重新制定法律,根据犯罪情节轻重,规定服刑期限
废除黥,劓、刖肉刑,改用笞刑代替
罪人服刑期满,免为庶人
轻刑慎罚的政策
继续减轻刑罚,对文帝废肉刑改革中的修正
强调用法谨慎,增强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性
对特殊罪犯给予某些照顾
军事领域
强化军权
对诸侯王势力采取恩威并施的两手策略来巩固皇权
维护统一
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将各诸侯王国的权利收回中央
行政权
司法特权
大量裁撤诸侯国的官吏数量
安定边疆
不主动出击匈奴,但保守边境安宁
经济领域
与民休息
流民归田,户口迅速繁息
国内政治安定,百姓人给家足
减轻杂税
文帝
“什五而税一”
景帝
三十而税一
鼓励生产
农业
下诏劝课农桑
文帝鼓励有钱人家购农民粮食,捐献给国家
按捐数的不同赐予爵位,还可赎罪
工商业
文帝开放归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
促进农副产品和盐铁发展
文帝废除过关用传制度
促进商品各地流通
景帝恢复与匈奴等周边民族通关市
发展边境贸易
厉行节约
文帝提倡节俭
减少自己的开支,裁减侍卫人马
贵族官僚也不敢滥事搜括
抑制豪强
原因
地主豪强与自耕农之间的矛盾激化
措施
风易俗,反对豪强淫侈之风
禁止豪强私自铸钱,重农抑商
逐步分化诸侯
加强储备以防灾荒等
汉武盛世
统治者
汉武帝刘彻
政治领域
巩固集权
推行推恩令
内容
允许诸侯王推“私恩”分户邑封子孙
效果
政府不必刻意打击,各诸侯国自行解体
“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酎金夺爵
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
“左官律”和“附益法”
规定王国职官为“左官”
宣其等级低下,控制人才流向
严惩服务于诸侯王的犯罪官吏
附益之法
严禁官僚为诸侯王聚敛财富
严禁官僚与诸侯王勾结
王、侯不得过问封国政事,封土而不治民,只能“衣食税租”
儒表法里
废除“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思想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开始重用儒术
已吸收了法、道、阴阳等家的思想,尤其强调法治
儒法兼用
察举制度
地方和中央根据个人的才能和品行对其进行推举和征召
军事领域
集中兵权
充实中央的军事力量
北击匈奴
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安定北郡
出使西域
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联系西域以至中亚等地通道
平定四方
大幅开扩领土
三越、西南夷、朝鲜半岛北部和西羌等地
经济领域
统一货币
取消郡国铸币的权力,改由中央政府铸造
发行新货币“五铢钱
官营盐铁
实施措施
统一生产和统一销售,利润为国家所有
正面影响
人民赋税负担无增加,国家收入大增
负面影响
官盐价高而味苦,铁制农具粗劣不合用
均输制度
各郡国设立均输官,负责运输各郡国的贡纳物品
就城设立平准官,“贾则卖之,贱则买之”,平抑市场物价
重农抑商
“算缗”
规定商人、兼营手工业的商人以及高利贷者,必须向政府申报其资产
“告缗”
鼓励民间相互告发违反“算缗”法令的行为
将所没收违法商人资产的一半奖励给告发者
后期问题
兵连祸结,百姓因此受尽困苦
军事征伐人力物力转嫁到百姓头上
国力的过度浪费,末期呈现饥馑盗贼乱象
好大喜功,穷奢极欲
政府经济开支增大
兴建大型土木工程
统治集团上层,巫蛊之祸
朝廷官职半数空出
数万人株连受害
昭宣中兴
统治者
汉昭帝刘弗陵
汉宣帝刘询
政治领域
重视吏治
重视地方长吏的选拔和考核
信赏必罚
建立对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制度
平理刑狱
设置廷尉平,专掌刑狱的评审和复核,把治狱好坏作为考核内容
设置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
改变了武帝末年人人自危,大臣“安危不可知”的局面,缓和社会矛盾
惩治贪腐
严明执法,惩治不法官吏和豪强
任用循吏治理地方,改变吏治苛严和破坏的现象
经济领域
轻徭薄赋
减田租,废苛税
减盐价,禁止官吏“擅兴徭役”
与民休息
取消酒专卖,保留盐铁专卖
停止大规模战争
抑制土地兼并
诏令豪强迁徙别地,将其土地充公田,或配给无地、少地贫民
把国家苑囿或郡国的公田,借给少地或无地的贫民耕种
设立常平仓
谷价低时加买入、价高时降价卖出,以平抑谷价,调剂供给
以国家的财力为后盾,调节市场的目的
供应边塞军需及平衡粮价
军事领域
加强北方戍防,击败进犯匈奴等
重新与匈奴和亲,以改善双方的关系
评价
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
孝宣之治,信赏必罚,文治武功,可谓中兴
新莽篡汉
背景
汉元帝刘奭
柔仁好儒,皇权旁落
汉成帝刘骜
好美色
“燕啄皇孙”
赵氏姐妹(赵飞燕、赵合德)残害皇嗣
“酒色侵骨”
皇太后王政君权力急剧膨胀
汉哀帝刘欣
断袖之癖
外戚王氏权力进一步膨胀
汉平帝刘衎
沦为王莽的傀儡
建立
时间
公元6年
统治者
王莽
御王冠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新“,王莽年五十四岁。 做十五年皇帝,欲有所作为,动引经义,对周礼等三代政治为理想,变法大肆改革,号为新政,却是复古
国号
新
都城
长安
事件
王莽接受孺子婴( 刘婴)的禅让后称帝,建立新朝
西汉灭亡
政治领域
改革官制
大批政府机构和官职改换名称
更改秩禄(官吏的俸禄)之号
加重各层官吏贪污受贿、榨取民脂民膏
修改地名
人民生活不便
官吏办公不便
冻结奴隶制度
现有数量冻结,禁止产生新的
经济领域
实行王田、私属制
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
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不得买卖
将奴婢改称“私属”
不得买卖
大小土地所有者全部反对,举兵反莽
宣布取消
实行五均、赊贷及六筦(管)
五均
任务
按工商各业的经营情况征收税款
管理市场的物价
内容
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 邯郸、洛阳、 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
赊贷
由政府办理贷款
建立贷款制度
六管
酒、盐、铁由国家专卖,铸钱由国家专营
向养蚕、纺织、缝补、工匠、医生、巫、卜、樵夫、渔民、猎户及商贩征收山泽税
五均赊贷
政府干预经济
目的
利用政府力量控制经济事业,平抑物价,限制商人囤积居奇,使贫民免受高利贷的盘剥
改革币制
措施
四次币制的改革
钱币大小缩小,价却越来越高
实质
剥削普通民众的财富
影响
新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
灭亡
改制问题
触及大地主商人利益,加剧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制度本身的弊病,给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
主观原因
动欲慕古,不切实际
性情躁扰,轻于改作
刚愎自用,所用非人
客观原因
自然灾害严重
结果
赤眉、绿林民变下覆灭
东汉
背景
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
史称赤眉汉
绿林军拥立汉宗室刘玄为帝
史称玄汉
原本服从玄汉的汉室宗亲刘秀诛杀刘玄,登基称帝
建立
时间
25年
统治者
汉光武帝刘秀
都城
洛阳
光武中兴
政治
加强皇权
优待功臣贵戚,爵位田宅 ,高官厚禄
夺取军政大权
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掌握行政大权
三公权柄下移
仁心待人
善待降卒
不计私怨,崇尚“人道”
简化机构
省减吏员
地方防务改由职业军队担任
中和矛盾
爱好经术,深谙“中和”之道
整顿吏治
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
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军事
平定农民起义
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进攻南北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
经济
与民休息
释放奴婢、刑徒
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边功
抑制豪强
实行度田政策
度田
丈量土地,核实户口
增加税收
文化
重视文教
图书文化建设
皇家藏书的收藏
提倡儒学神学
兴建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
谶纬迷信尊为“内学”
谦和纳士
明章之治
统治者
汉明帝刘庄
汉章帝刘炟
汉明帝
政治
严防外戚
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
严苛驭下
纲纪整肃、吏治谨严,行政效率提高、中央地方政绩明显
限制豪强
文化
尊礼儒学
设太学,聘任高明的经师传道授业
建立天子王侯百官的车服制度
佛教传入
刘庄梦到所谓的佛陀
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书及沙门
在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
军事
对匈关系
窦固征伐北匈奴
经营西域
班超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重建
汉章帝
政治
“仁政”“宽政”
经济
重视农业
轻徭薄赋,鼓励垦荒
文化
将儒学推向系统化、神学化
隐患
对外戚过于宽容
外戚和宦官登上东汉政治舞台
由盛转衰
永元之隆
10岁汉和帝继位
窦太后临朝称制
联合宦官郑众扫灭窦氏戚族
政治
重用贤宦
郑众
蔡伦
招纳贤士
主张宽刑
经济
赈济灾民
减免赋税
安置流民
勿违农时
军事
击溃北匈奴使其西迁
复置西域都护府
任命班超降服西域诸国
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戚宦之争
汉殇帝刘隆
百日继位
8个月后离世
汉安帝刘祜
太后邓绥临朝听政
勤俭节约、任用贤良
度过“水旱十年”
限制家族,纵容宦官
亲政
族灭邓氏戚族
依赖
外戚宋氏阎氏
宦官
汉前少帝刘懿
在位仅200余日
汉顺帝刘保
宦官势力膨胀
梁氏外戚势力崛起
汉冲帝刘炳
2岁即位3岁驾崩
汉质帝刘缵
称梁冀为“跋扈将军”,八岁被杀
汉桓帝刘志
梁太后临朝执政
汉桓帝与宦官推翻梁氏外戚
宦官成为权力中心
群雄逐鹿
汉灵帝刘宏
外戚势力与宦官势力激烈的斗争
党锢之祸
外戚势力被削弱
骄奢淫逸
公开卖官
黄巾起义
军权下放各州官
豪强大族拥兵自重
众豪强军阀割据一方
袁绍、袁术
曹操
孙坚
董卓
汉少帝刘辩
太后何氏临朝称制
大将军何进手握兵权
何进和宦官双双火并而亡
戚宦之争结束
汉献帝刘协
董卓掌权
吕布诛杀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架空汉室
三分之势
魏
曹丕袭位,改国号为魏
东汉灭亡
蜀汉
刘备在蜀地宣布继承汉朝法统
吴
孙权称帝
文化
学术著作
《史记》
司马迁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
班 固
效仿史记,开创刑法、五行、地理、天文、艺文四志和《百官公卿表》
乐府诗
设立乐府,搜集民间诗歌
《孔雀东南飞》
叙事诗
《子虚赋》、《上林赋》
司马相如
《二京赋》
张恒
文字书法
隶书
取代小篆
尊儒尚法
注重礼与德的作用,既承认法律的重要性,又坚持约法省简,务在安民
宗教发展
佛教
在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
中国第一间佛寺白马寺
道教
太平道
天师道
(张道陵创五斗米道)
五德学说
科技
造纸术
蔡伦改进造纸术
天文
候风地动仪
东汉张衡
医学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中华“医圣”、中医之祖
数学
《九章算术》
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
工艺技术
瓷器烧造
蒸馏法
水力磨坊
独轮车、水车和吊桥
现代马轭和肚带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