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
绪论及第一章思维导图,教师资格证及教师编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教育心理学
绪论
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
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
研究内容
三过程
学习过程(核心)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
四内容
学习心理(核心)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五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作用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发展历史
西方
初创时期
裴斯泰洛奇
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西方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提倡爱的教育
赫尔巴特
最早第一个提出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心奠基人
卡普捷列夫
《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早上打卡"
冯特
1879 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
实验心理学之父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 教育心理学之父
发展时期
20年代 吸取了心理测验和儿童心理学
30年代 学科心理学
40年代 儿童的个性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卫生问题
50年代 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
成熟时期
六十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深化拓展时期
布鲁纳总结了研究成果
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究
合作研究
社会文化研究
"温和煮饭"
中国
房翻廖编
房东岳翻译《教育实用心理学》
廖世承编写《教育心理学》
基本内涵研究方法
基本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研究方法分类
数学方法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时间
横断研究法
纵向研究法
行动研究
勒温
第一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概述
心理发展
概念
从出生到死亡
内容
认知发展
人格与社会的发展
划分阶段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7岁
童年期:6.7-11.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
青年期:14.15-25岁
成年期:25-65岁
老年期:65岁以后
特点
定向性与顺序性 教育要循序渐进
阶段性与连续性 不可一刀切
不平衡性"抓关键期"
劳伦兹
狼孩
劳伦兹口头语言2岁 书面语言4-5岁
差异性 因材施教
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童年期(6.7-11.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
心理断乳期、青春期
生理发展第二个高峰
青年初期(14.15-17.18岁)
出现辩证思维,智力水平接近高峰
心理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
四个概念
图示、同化、顺应、平衡
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客体永恒性,主客体分化
前运算阶段(2到7岁)
思维不可逆
不守恒
泛灵论(认为玩偶也会哭会疼)
以自我为中心(我走月亮就走)
表象和形象图示
"你我贩手表"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抽象概念、可逆、守恒、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抽象逻辑思维、假设演绎推理、补偿性
维果斯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环境教育影响下,低级到高级
最近发展区
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在帮助下可能达到的水平
支架式教学
指导和帮助儿童通过最佳发展区
学习最佳期
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阶段论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
自主感和羞耻感(2-3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12-18岁)
亲密感对孤独感
成年早期
繁殖感对停滞感
成年中期
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成年晚期
学生个别差异
第二章 学习理论
第三章 学习心理
第四章,教学心理
第五章 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