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该书作者是[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在书后推荐了一系列的经典名著。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小说基本信息
小说开篇或第一句所传递的信息
虚构的场景
乔伊斯的都柏林
《魔戒》中令人恐惧的氛围
“关于虚构地点的法则”
叙述问题
叙述人称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第一人称
“谁在说话法则”
叙述的真假
“叙述不可信法则”
叙述者总是把握不到真相
客观视角会损害情境的内在戏剧冲突
叙述者的声音
小说叙述不止一个声音
全知视角声音不一定能够是上帝的
“听懂声音的法则”
声音的两个极端:很相似和截然不同
小说人物
角色创造
角色是人们通过想象变成的
内在的一致性是读者对一部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之一
“人物守恒定律”
角色写得越少越好
角色的形象是人的主观反应
坏角色
20世纪开始有了真正邪恶的主角
“坏角色法则”
小说的长处在于总是能引起情感上的认同
小说证明它具有多样性之一就是分析性或思考性
小说的升华
读者对主人公的情感
无论人们多么热爱角色,都不会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是为了让读者喜爱(或者憎恨)那些角色
“我们和他们法则”
小说的思想
“小说思想法则”
小说的观念很重要
小说的叙述顺序
“叙述一致性原则”
小说事关形式,而非长度
非线性叙事
小说的结尾
维多利亚小说结局
“关门法则”
更文学的小说以书写离奇事件为结局
小说成功原因之一历史
历史的小说
文学是通过与自身历史和文化进行角力而创造和发现的人类行为
“现在和过去法则”
小说的阅读
小说的意义是两个思想、两种想象共谋的结果
作者制造小说,读者让小说鲜活
“完全阅读法则”
小说是互动的
小说的构造
小说的章节
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一般都有章节
章节的通常作用:完成一些小结构,以支撑整本书的庞大结构
“章节和诗节的法则”
章节有利于指引我们怎样去阅读
小说内容的体现—普遍性
普遍真理不可抵达
更有生气才能调动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
作者需要提供一个具有吸引力、迷惑力、煽动性、独一无二的故事
不是所有的小说都渴望拥有普遍性主题
小说的标记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作者们还用特别的标记来刻画角色
标记的作用总不相同
标记因重复出现而成为母题
“关于人和事的法则”
带有鲜花标记的例子
小说的用词
词语在文学作品中很重要
“美妙”的不同意义
“叙事措辞法则”
小说的句子
句子会告诉读者面对的作者和故事
句子的魔力总居于小说的核心位置
“小说家的风格法则”
文风是叙事的决定因素
小说的句子决定小说的故事
意识流
“意识流”没有独立的技巧
“非意愿记忆”和“绵延”
乔伊斯《尤利西斯》、伍尔夫
“意识流叙事法则”
小说的人物
“角色清晰法则”
欲望驱动人物,人物驱动小说
元小说
小说是编造出来的
元小说已经存在相当一段时间
“拥挤书桌法则”
奥布莱恩们
素材的来源
“自传性”的体裁是最糟糕的写作方式
文学作品来自文学素材
小说家会借鉴其他叙事
大多数伟大作家都是社会生活的敏锐观察者
“小说悖论法则”
文体、强调、情绪、措辞、视角、叙述的在场、叙述的态度、时间框架、时间的掌控、地点、母题、主题、嘲讽、节奏、步速、期望、人物、导读
用耳朵阅读(“宇宙关联法则”)
“关于普遍的特殊性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