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辩证法
备考教师编哲学部分,详细的总结了辩证法的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三大规律。五对范畴。两个对子。感兴趣的伙伴可以看看哦~
编辑于2022-11-15 20:26:05 山东省第三章
辩证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两大特征
联系
特征
普遍性
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事物跟周围的其他事物有关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事物内部存在联系
例子
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 错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对
多样性
形式是多样的
客观性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主观臆造
反面:主观臆造想象
正面:遗传 食物链
例子
创造消灭改变联系 错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错
联系是无条件的,多样的 错
条件性
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随意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例子
人们可以改变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对
系统性
客观性
整体与部分
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
整体对部分起到支配统率决定的作用
整体决定部分
部分制约或影响整体在特殊情况下,当某一部分称为整体的主要环节或关键部分时,对整体起决定作用,但不会起到统帅作用
整体是各个部分的有机结合,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新功能
例子
整体功能大于或小于各部分之和 错
应当有前提条件:有机结合
发展
含义
发展是前进向上的运动
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前进,向上的运动
新事物区分的标志: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旧事物的灭亡是一个过程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原因
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迅速的适应发展变化的环境和条件
新事物吸取了旧事物的合理因素,从本质上优于旧事物
新事物在根本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方法论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是五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三大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质:不同事物区分开(物质不是唯一的,是多样的)
量:相同事物
度:质和量的统一是一个限度关节点内范围的幅度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质变是根本性的变化,非连续性的(飞跃)
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区分质变和量变的标志是: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质量互变的规律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方法论
重视量的积累,强调每一步都很重要
不失时机的促进,事物的飞跃,强调最后几步
坚持适度原则
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的否定观
包含肯定的否定
事物的自我否定
实质是扬弃“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两次否定三个阶段
符合否定之否定要满足两个条件
形式上要回归现实
内容上要升华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又称为矛盾
子主题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这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含义
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区别)统一(联系)
基本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统一)
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依赖)
矛盾之间互为前提,同时存在
矛盾的对立面相互贯通
渗透
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对立)
相互排斥(二者选其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相同意思不同角度的描述
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斗争性寓于(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共性 体现在两个方面,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
全面的看问题,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题干中如果出现逃避问题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个性
体现在三种情况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因材施教)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作用
方法论
在分析事物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
反对一刀切——马克思主义的活灵魂
联系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区别
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绝对的是共性或一般
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相对的是个性或个别
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体现在两个方面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子主题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子主题
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子主题
唯物辩证法要求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内因和外因所引起的作用不同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原因(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起影响加速或缓慢)作用
外因通过内因起决定作用
五对范畴
偶然与必然
两者之间相互依存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偶然性的背后藏着必然性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子主题
只承认必然否定偶然是形,而上学决定论
子主题
只承认偶然,否认必然是形,而上学的非决定论
现象与本质
含义
外在表现
分类
真像
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
反面扭曲表现本质的现象
都是现象,都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假象
别人和我的看法一样
例如:海市蜃楼
错觉
别人看到的,和我看到的不一样
例:杯弓蛇影
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示出来
任何现象都能体现本质
假象作为现象也表示为本质
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原因与结果
前后相继彼此制约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有时间顺序和前后顺序
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形式与内容
形式与内容是对立统一的
形式对内容有重大的反向作用
内容决定形式
可能与现实
做题技巧
看起来像,但不是的。就选现象与本质
判断发展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新事物具有勃勃生机
部分
整体
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二者根本对立和区别是: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第三章
辩证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两大特征
联系
特征
普遍性
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事物跟周围的其他事物有关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事物内部存在联系
例子
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 错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对
多样性
形式是多样的
客观性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主观臆造
反面:主观臆造想象
正面:遗传 食物链
例子
创造消灭改变联系 错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错
联系是无条件的,多样的 错
条件性
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随意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例子
人们可以改变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对
系统性
客观性
整体与部分
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
整体对部分起到支配统率决定的作用
整体决定部分
部分制约或影响整体在特殊情况下,当某一部分称为整体的主要环节或关键部分时,对整体起决定作用,但不会起到统帅作用
整体是各个部分的有机结合,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新功能
例子
整体功能大于或小于各部分之和 错
应当有前提条件:有机结合
发展
含义
发展是前进向上的运动
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前进,向上的运动
新事物区分的标志: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旧事物的灭亡是一个过程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原因
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迅速的适应发展变化的环境和条件
新事物吸取了旧事物的合理因素,从本质上优于旧事物
新事物在根本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方法论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是五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三大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质:不同事物区分开(物质不是唯一的,是多样的)
量:相同事物
度:质和量的统一是一个限度关节点内范围的幅度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质变是根本性的变化,非连续性的(飞跃)
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区分质变和量变的标志是: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质量互变的规律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方法论
重视量的积累,强调每一步都很重要
不失时机的促进,事物的飞跃,强调最后几步
坚持适度原则
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的否定观
包含肯定的否定
事物的自我否定
实质是扬弃“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两次否定三个阶段
符合否定之否定要满足两个条件
形式上要回归现实
内容上要升华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又称为矛盾
子主题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这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含义
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区别)统一(联系)
基本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统一)
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依赖)
矛盾之间互为前提,同时存在
矛盾的对立面相互贯通
渗透
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对立)
相互排斥(二者选其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相同意思不同角度的描述
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斗争性寓于(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共性 体现在两个方面,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
全面的看问题,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题干中如果出现逃避问题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个性
体现在三种情况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因材施教)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作用
方法论
在分析事物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
反对一刀切——马克思主义的活灵魂
联系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区别
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绝对的是共性或一般
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相对的是个性或个别
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体现在两个方面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子主题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子主题
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子主题
唯物辩证法要求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内因和外因所引起的作用不同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原因(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起影响加速或缓慢)作用
外因通过内因起决定作用
五对范畴
偶然与必然
两者之间相互依存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偶然性的背后藏着必然性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子主题
只承认必然否定偶然是形,而上学决定论
子主题
只承认偶然,否认必然是形,而上学的非决定论
现象与本质
含义
外在表现
分类
真像
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
反面扭曲表现本质的现象
都是现象,都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假象
别人和我的看法一样
例如:海市蜃楼
错觉
别人看到的,和我看到的不一样
例:杯弓蛇影
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示出来
任何现象都能体现本质
假象作为现象也表示为本质
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原因与结果
前后相继彼此制约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有时间顺序和前后顺序
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形式与内容
形式与内容是对立统一的
形式对内容有重大的反向作用
内容决定形式
可能与现实
做题技巧
看起来像,但不是的。就选现象与本质
判断发展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新事物具有勃勃生机
部分
整体
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二者根本对立和区别是: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