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学前儿童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独立性的不断增强,特别是由于渴望参加活动与进行这些活动的经验和能力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本思维导图对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进行了指导整理,幼师朋友们可以先收藏再看呀!
编辑于2018-11-17 10:59:06基本动作练习与指导
走
(1)走的动作要领
走的时候身体个部位要放松、自然,保持上体正直,自然挺胸,目视前方;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幅度随步幅而定,步幅要大而均匀;抬腿的方向要向正前方,落地要轻而柔,脚尖向前,节奏稳定,有精神。
(2)走的活动内容及作用
1.自然走步:是人体走步的基本方式,促进身体形态和技能全面均衡发育,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的有效方法。
2.高抬腿走:增强大腿屈肌力量锻炼髋关节柔韧性和灵活性。
3.前脚掌走:增强小腿及脚掌力量,促进躯干正确姿势的形成,发展平衡能力。
4.后踢步:增强膝关节灵活性、柔韧性和屈小腿肌肉的力量。
5.后退步:增强腰背和大腿后侧肌肉及屈踝肌肉的力量。
6.屈膝走:增强膝关节及周围韧带、肌腱的力量和耐力。
7.变化手臂动作走:增强上下肢动作的协调和上肢力量。
8.协同走:增强集体走步能力,发展协调动作的能力。
(3)学前儿童走的能力发展特点
小班:腿部肌肉力量任然比较弱,步幅不均,因而走跑分不清,上下肢的配合不够协调,走不缺乏节奏感。
中班:步幅稳定,平衡能力较好,上下肢配合也比较协调,有了初步的节奏感。
大班:腿部肌肉力量与平衡能力明显增强,上下肢动作比较协调,走路有节奏感,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
(4)各年龄班走的要求及内容
小班:
要求:上体正直、自然走。
内容:
a.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
b.一个跟着一个走。
c.沿着圆圈走。
d.拖拉物体走。
e.在指定的范围内四散走。
f.模仿动物走。
中班:
要求:上体正直,上下肢协调走,两臂前后自然摆动,走的自然、轻松、有节奏、落地要轻。
内容:
a.听信号有节奏地走。
b.听信号变速走、变方向走。
c.高举手臂足尖走、蹲着走。
d.跨过低障碍物走、前脚掌走。
e.倒退走、上下坡走。
大班:
要求:步伐均匀,有精神地走。
内容:
a.听信号改变方向走、变速走。
b.绕过障碍曲线走。
c.一对一整齐的走。
(5)动作练习指导建议
1.走的动作练习指导重点。走的指导重点在于腿的动作和躯干的正直,教师应指导学前儿童走时自然轻松,脚尖向前,躯干正直,摆臂自然协调,抬腿不过高,不过低,落地较轻。
2.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指导。教师可选择有情节的体育游戏让学前儿童扮演角色练习走,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变化多种形式,用前脚掌走,轻轻走,倒退走,侧着走,大步走,模仿动物走,听着音乐走,朗诵儿歌走,踩着皮筋走,曲线走,走窄道,变速走,以激发学前儿童练习的兴趣。
3.成人的正确示范。教师、家长要用正确的走步姿势做学前儿童的表率,切记模仿学前儿童走的不良姿势与动作。
4.结合散步、游览、参观等活动发展学前儿童走的能力。
跑:跑步是人体移动位置最快的一种方式,是学前儿童最喜爱也最经常参加的一项体育活动,因此跑步是锻炼学前儿童身体的重要手段。
(1)跑的动作要领:上体倾斜,两手半握拳,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眼向前看,呼吸自然有节奏,腿向后蹬地有力,向前摆腿方向正,幅度大,膝关节放松,前脚掌先着地,脚尖向前,落地轻稳。
(2)跑的活动内容及作用
1.自然跑:人体跑步的基本方式,有效锻炼速度与耐力。
2.圆圈跑:发展平衡和协调素质。
3.追逐、躲闪跑:有效提高速度、耐力素质以及灵敏性和对周围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反应的能力。
4.往返跑:有效发展跑的能力以及灵敏素质。
5.接力跑:有效奔跑能力和培养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责任感。
6.持物跑:有效加大身体负荷,增强锻炼效果,发展跑的能力。
7.协同跑:有效发展奔跑能力和培养协作的精神。
(3)学前儿童跑的能力发展特点
小班:跑步时已经有明显的腾空阶段,以小碎步跑为主,步幅小且不均匀,动作缺乏节奏感,两手臂不能自然配合脚的动作摆动。
中班:上下肢已能较协调地配合,脚蹬地明显,跑步自然轻松,但步幅仍然较小。
大班:跑步自然轻松,步幅均匀,有一定的节奏感,步幅较大,控制跑的方向感与能力有明显提高。
(4)各年龄班跑的要求及内容
小班
要求:自然跑。
内容:
a.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持物跑。
b.在指定的范围内示范跑。
c.在指定的范围内追逐跑。
d.走、跑交替或慢跑100米。
e.沿场地周围一个跟着一个跑。
中班
要求:上下肢协调,轻松跑,摆臂好。
内容:
a.一路纵队有节奏地跑。
b.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
c.在20米内快跑、接力跑、走跑交替。
d.200米内慢跑。
大班
要求: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拳,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用前脚掌着地跑。
内容:
a.听信号变速、改变方向跑、躲闪跑。
b.20~30米内快跑。
c.200~300内走跑交替或慢跑。
d.绕过障碍跑、接力跑、大步跑。
(5)动作练习指导建议
1.跑的动作练习指导重点。跑的指导重点在于手、脚动作的协调性,教师应指导学前儿童跑时屈肘自然摆动,前脚掌落地轻稳。
2.针对学前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例如,小班一般不竞赛,主要是通过各种游戏进行跑的练习;中、大班可多组织些竞赛活动,培养积极性和进取心。
3.通过跑步,发展和提高学前儿童多方面的身体素质。如,快跑主要是发展速度;接力跑主要是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协同活动能力;四散追逐跑以发展速度、耐力、灵敏性为主要目的。
4.活动中要遵循人体活动规律。跑之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以防受伤;跑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学前儿童、脸色、情绪、呼吸、汗量等,特别是体质差的学前儿童,以便调节、掌握好运动负荷;跑后要充分做好放松、整理活动,以利于学前儿童消除疲劳。
5.要注意帮助学前儿童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指导并教会他们口鼻混合呼吸,呼吸时不要张大嘴巴,逐件使其呼吸自然而又有节奏。
6.要注意经常注意变换圆圈跑的方向,逆时针跑与顺时针跑交替进行。
跳:跳跃是学习儿童最喜欢的体育运动,也是学前儿童锻炼身体的有效手段。
(1)跳的动作要领:跳跃动作包括预备、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阶段。预备阶段包括原地和助跑两种方式原地。原地预备动作是屈膝、体前倾、两臂后摆;动作要求是中速、短距、步不乱。起跳有单脚和双脚两种:单脚起跳,起跳腿用力蹬直,后腿很快跟上去;双脚起跳时,两腿用力蹬地,摆臂跳起。腾空阶段要保持身体平衡。落地要屈腿缓冲,落地轻稳,保持平衡。例如,原地双脚向上跳:屈膝、体前倾、两臂后摆两腿用力蹬地,摆臂跳起落地轻稳,保持平衡。
(2)跳的教育内容及作用
1.原地双脚向上跳:是人体条约的基本方法,有效发展弹跳能力,增强腿部肌肉力量。
2.双脚连续向上跳:能有效提高弹跳能力,增强下肢肌肉力量、耐力,发展平衡、协调素质以及动作的节奏感。
3.立定跳远:能有效提高弹跳能力、下肢爆发力,发展协调素质。
4.单脚跳:能有效增强下肢力量和耐力,发展弹跳能力和平衡、协调素质。
5.由高处向下跳:能有效发展平衡素质。
6.跨跳:能有效提高动作灵敏性,发展协调素质和视觉运动能力。
7.花样跳:能有效发展弹跳能力,提高动作灵敏性,发展协调平衡素质。
8.跳绳:能有效提高弹跳能力,发展协调素质,视觉运动能力,以及上肢肌肉力量和耐力,锻炼上肢关节。
(3)学前儿童跳的能力发展特点
小班:能双脚起跳,但起跳难,蹬地力量小,弹跳能力差,跳得低,手臂的摆动与腿的蹬伸配合不好,落地时比较重,不会屈膝缓冲,跳跃时全身属于紧张状态,不太会移动身体的重心。
中班:双脚同时起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有蹬地意识,会向前跳和纵向跳,基本会移动身体的重心。
大班:蹬地意识明显增强,跳得高,手臂的摆动与腿的蹬伸配合协调,但落地时依旧重,会落地缓冲,并且会进行各种较复杂的跳跃。
(4)各年龄班跳的要求及内容
小班
要求:轻轻跳起,自然落下。
内容;
a.双脚向上跳。
b.从25厘米处往下跳。
c.双脚向前行进跳。
中班
要求:屈膝摆臂,蹬地跳,落地轻稳,保持平衡。
内容:
a.原地纵跳触物。
b.双脚在直线两侧行进跳、双脚交替跳。
c.双脚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30厘米。
d.双脚立在20~30厘米处向下跳。
e.助跑跨跳不少于40厘米的平行线。
大班
要求:屈膝摆臂,用力蹬地跳起,保持平衡。
内容:
a.原地纵跳触物(物体离幼儿高举的手指尖20~25厘米)。
b.从高35厘米处往下跳。
c.立定跳远、行进向前测跳、转身跳、改变方向(前、后、左、右)跳。
d.助跑跨跳不少于50厘米。
e.跳绳、跳皮筋、跳蹦床。
(5)动作练习指导建议。
1.跳的动作练习指导重点。跳的知道重点在于起跳和落地。起跳是决定跳跃远度和高度的重要因素;落地轻、稳,容易保持平衡,是保证活动安全的重要条件。
2.注意选择不同的跳跃内容,采用游戏方式进行练习。教师指导时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内容,以提高活动效果。例如,从高处向下跳,可改进落地动作和提高平衡能力;跳绳可发展弹跳力、动作速度;侧跳、跳皮筋除发展弹跳力外,对发展灵巧性也有较好的效果;跨跳可以较好的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
3.要注意帮助孩子克服害怕心理,注意相关保护措施,确保安全。对于个别有恐高症或胆子较小的孩子,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帮助,可拉着她的手往下跳,逐渐消除他的恐惧心理。知道高跳动作练习时一定要严格落实保护措施,根据不同的高度有相应的铺垫保护。
投掷:投掷是以上肢运动为主的全身活动,具有较高的锻炼身体的价值,是学前儿童较早掌握也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
(1)投掷的动作要领:手握轻物屈肘高于耳,肘关节向前,预备时将投掷臂往后移,重心在后,眼睛看着前方,然后用鞭打式动作将投掷物向前上方的远处用力投出。
(2)投掷的教育内容及作用
1.双手投掷:有效发展上肢、肩、背等部位肌肉的力量以及协调素质。1.
2.单手投掷有效增强上肢、肩、背等部位的肌肉力量,提高上肢动作的爆发力,发展协调素质。
3.投击固定目标:有效发展目测能力以及上肢动作的准确性。
4.投击活动目标:有效提高目测能力以及上肢运动动作的准确性和判断能力。
(3)学前儿童投掷能力的发展能力
小班:投掷时有一定的甩腕动作,不会挥臂,力量小,投掷物出手角度小、方向感弱。
中班:初步有手臂带动手腕投掷的意识与方向感。
大班:逐渐能用上转体和蹬地的力量,动作比较协调,投掷力量大,有方向感,投掷距离也比较远。男孩比女孩投掷能力强。
(4)各年龄班投掷的要求及内容
小班:
要求:滚、抛、拍和接滚动的球。
内容
a.单手自然向前投物
b.双手向上、前、后方抛球
c.双手滚、接、拍皮球
中班:
要求:肩上挥投置物和接跑来的球。
内容
a.肩上挥臂投远
b.滚球击物,两人近距离抛接
c.投远
d.左右手拍球
大班:
要求:行进间拍球,变化形式拍球和集体接力拍球。肩投不仅要投远而且要投准
内容
a.半侧面肩上挥臂投远
b.投远,投准
c.抛接球,用球击靶(或活动靶)
d.套物,运球,踢球
(5)动作练习,知道建议
1.投掷动作练习的指导重点。上身转体,手臂带动手腕是学前儿童练习投掷动作的教学重点。指导时教师要注意动作练习与游戏方式的融合,注意选择与跑、跳等动作相结合的游戏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可提高学前儿童的练习兴趣,而且还会增加运动负荷,同时又使其身体得到全面锻炼。
2.要注意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难度。在投掷游戏活动中,既要注意投掷物由轻到重,又要注意投掷距离由近及远、靶子由大到小,逐步提高要求。如抛接球动作应先由教师在近距离抛接,稍有弧度,球正好落在学前儿童手中,待学习儿童初步掌握接球的手行形,在逐步增加远度和变化落点。
3.投掷游戏时应尽可能知道学前儿童练习使用双手轮换抛接,切记长时间的单手抛接,以免影响均衡发展。
4.经常变换投掷物和投掷目标。投掷物要经常变换,如何用沙包、小球、纸飞机、纸团、玩具手榴弹、塑料片等,目标物也可用学前儿童喜闻乐见的图像,以此提高他们的练习兴趣。
平衡:平衡是人在各项活动中的一项基本活动能力,对人身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平衡的动作要领
窄道走:头正颈直,眼往前下方看,两臂自然摆动或侧平举,两脚脚尖朝前,交替向前迈步,动作自然放松。
旋转:两脚转换作轴心,可加手的动作。
单脚站立:膝关节直,另一脚离开地面,腿自然弯曲。
(2)平衡的教育内容及作用
a.窄道移动:能有效发展平行素质,培养勇敢培养勇敢、自信、沉着的品质。
b.缩小自身支撑面积的移动:能有效提高平衡素质,增强下肢支撑力量。
c.旋转:能有效增强前庭器官功能,提高平行素质。
d.闭目移动:能有效发展体位觉、方味觉、听觉,提高平衡素质。
e.翻滚:能有效增强前庭器官功能,发展体位感和平衡、灵敏素质。
(3)学前儿童平衡能力的发展特点
小班:走平衡木会左右摇晃,走不稳,需成人扶持帮助;单脚站立动作差;原地旋转常用小碎步完成。
中班:上体正直,上下肢协调的走平衡,单脚站立动作较好,你基本能用两脚转换作轴心进行旋转。
大班:上体正直,步子均匀,上下肢协调,单脚站立时间较长;已能用两脚转换作轴心进行旋转。
(4)各年龄班的要求及内容
小班
要求:自然走,身体不左右摇晃。
内容
a.在宽15~25厘米平行线(窄道)中间走。
b.在平衡木上走。
c.在15~20厘米斜坡上走上走下。
中班
要求:上体正直,上下肢协调。
内容
a.原地自转
b.闭眼行走
c.在高20~30厘米,宽15~20厘米的平衡木上走,走斜坡。
大班
要求:上体正直,步子均匀,上下肢协调,动作自然。
内容
a.闭目起踵自转
b.单足站立,走平衡板
c.在有间隔的物体(砖、木板、硬纸等)上走,在平衡木(或斜坡)变换动作走。
(5)动作练习指导建议
1.平行动作练习的指导重点。平衡的指导重点在于保持上体正直,眼睛向前看,自然向前走,教师应指导学前儿童走平衡木时自然放松,两臂侧举,掌心向下。
2.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指导,练习时使用的器械要由低到高,由宽到窄;练习动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少到多;旋转速度由慢到快,旋转圈数有少到多,逐步提高要求,不可操之过急。
3.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于各年龄班儿童的游戏进行,既要鼓励学前儿童勇敢,又要适时的给予帮助,以免使其产生害怕心理,而出现伤害事故。
钻爬:钻爬式学前儿童最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实用的身体活动技能。
(1)钻爬的动作要领
正面钻:低头团身,一腿屈膝抬起与头同时穿过圆圈,前脚跨过后站稳,然后重心向前移,接着屈收后一腿。
侧面钻:侧立半蹲靠近圆圈的一脚屈膝抬起,两臂交叉屈肘于胸前,低头团身钻过圆圈,屈收后腿。
爬的动作种类很多,有手膝着地爬,手脚着地爬,肘膝着地爬以及俯卧在地上匍匐前进等。无论哪种形式的扒总体动作要领都要做到抬头,眼睛看前方,动作灵活,手脚协调,避免同手同脚。
(2)钻爬的教育内容及作用
正面钻:能有效发展平衡、灵敏、柔韧素质,增强腿部的肌肉力量、耐力。
侧面钻:能有效提高灵敏,协调素质。
手膝着地爬:有效增强四肢的肌肉力量以及背肌力量,发展协调素质。
肘膝着地爬:能有效增强四肢及躯干部位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发展灵敏协调素质。
(3)学前儿童钻爬能力的发展特点
小班:你能基本掌握正面钻的动作要领,但爬的过程中还不能较好地完成弯腰紧缩身体的动作,能协调的掌握手膝着地的爬行动作,爬越以及手脚着地爬,却显得有些笨拙。
中班:正面钻的动作掌握的较好,基本上学会了侧面钻的动作,但两腿在屈与伸的交替动作方面,有时还不够灵活,协调的掌握手膝着地的爬行动作以外,爬越以及手脚着地爬也比较熟练,钻爬与攀登表现协调、灵活、速度较快。
大班:各种钻的动作基本掌握,能有意识的做弯腰紧缩身体的动作,准确地钻过各种障碍物。除协调的掌握手膝着地的爬行动作以外,爬越以及手脚着地爬也比较熟练。
(4)各种年龄搬砖般的要求及内容
小班
要求:学会低头过障碍;手膝协调向前爬。
内容
a.正面钻过障碍物
b.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倒退爬
c.钻爬过低矮障碍物
中班
要求:低头缩身,手脚协调的钻爬与攀登。
内容
a.侧面钻过较低障碍物
b.手脚着地爬、钻爬过较长的障碍物(山洞)
大班
要求:在中班的基础上,协调灵敏地钻爬和攀登障碍。
内容
a.侧面钻过低障碍物
b.灵活横爬(侧爬)、爬越
(5)动作练习指导建议
1.钻爬动作练习的教学指导重点。钻的指导重点在于低头团身;爬的指导重点是爬时抬头,手脚协调,教师要做好动作的示范。
2.动作练习时要关注学前儿童的运动负荷强度,应避免长时间的钻爬。学前儿童钻、爬时四肢和躯干肌肉负荷较大,在组织活动时宜结合跑跳等动作进行练习。
3.要善于结合适宜的场地器械,让学前儿童进行自主练习,以发展钻爬的能力。
攀登:攀登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也是学前儿童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
(1)攀登的动作要领:攀爬攀登架时,可以有两手握上一格横木,然后两脚先后登上同一格横木联系开始,逐步过渡到两手两脚交替向上攀登。
(2)攀登的教育内容及作用
1.爬楼梯:提高腿部力量,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灵敏素质。
2.爬网、攀爬墙:锻炼手臂力量,增强手脚动作的协调性,提高身体的灵敏素质。
(3)学前儿童攀爬能力的发展特点
小班:逐步学会交替脚上下台阶,双手双脚攀登时多半为并手并脚,动作仍不够灵敏,协调性较差,手握横木的姿势不正确。
中班:能协调的交替搅上下台阶,双手双脚攀登时,动作开始协调,但从攀登设备下来时,仍旧并手并脚。
大班:已能在攀登设备上较熟练、灵活地做钻、爬、悬垂等动作,动作较灵敏,协调。
(4)各年龄班攀登的要求及内容
小班
要求:能在攀登架上爬上爬下。
内容:上下台阶、玩滑梯、上下攀登架等。
中班
要求:手脚协调的攀登。
内容:攀登各类攀登设备。
大班
要求:在中班基础上,协调灵敏地攀登障碍。
内容:手脚交替,灵活攀登各类设备。
(5)动作练习指导建议
1.攀登动作练习的指导重点。活动时注意指导学前儿童掌握脚在下面蹬,手使劲向上攀的动作要领。
2.关注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活动时注意防护。攀登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组织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个体差异选择攀爬器械,攀爬的高度、难度要适中。活动中一方面要通过示范和语言提示等方法提醒学前儿童手抓牢后再向上蹬;另一方面注意安全保护和帮助,增强学前儿童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