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我国早期文学发达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推动诗人,作家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
历代民歌是它的嫡传。
采用多样的艺术手法,以古朴的四言诗为主,最常用的是赋、比、兴。
赋就是直接叙事,或抒情,或描写。比如《采薇》。
比即比喻。《氓》诗中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
兴是指借他物开头,引出歌咏的对象。
结构常采用叠章的形式。
常常使用双声、叠韵、叠字、叠句的手法。“参差”即双声,“窈窕”即叠韵。
不好的一面:不少雅诗和颂诗属于统治阶级的庙堂文学和宫廷文学,用以歌颂统治阶级的文治武功和祖先的“圣明”。
历代礼乐志的郊庙歌、燕射歌,以及虚夸的赋、颂、铭、诔(lěi,哀悼死者)都是这一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