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编 先秦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各章节详略得当记叙,欢迎交流学习
编辑于2020-04-23 17:39:31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二章 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
第一节 甲骨文和铜器铭文
迄今最早成系统的文字材料
殷墟甲骨文,趋利避害,祈求丰年
铜器铭文,铭功记德,《毛公鼎》457字
第二节 《周易》中的“封爻辞”
《周易》以阴阳二爻为基本符号
殷周之交特产、印证历史事件
短句为主,最突出特点是象征,配合卦象,预言凶吉
第三节 《尚书》中的殷周之文
中国迄今所见第一部散文总集,真正形成文章形制
由《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组成
“六体”之说,偏于记人和偏于叙事,发布诰命、禀告劝谏,富有现场感
认识价值
印证历史事件
反映西周时期政治思想观念
古奥难懂
第五章 《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
第一节 《老子》《孙子》》《论语》《墨子》
《老子》
也称《道德经》
箴言体,治世方略和处世哲学
《孙子》
作者:孙武(吴孙子)
后称《孙子兵法》
思维严谨,用词准确,偶用比喻夸张,多用排比对仗
《论语》
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
孔子讲经论道、私授弟子的直接产物
特点:言近旨远,言简意深,用词平易,含蕴丰厚
《墨子》
“兼爱”“非攻”,与儒家并称“显学”
议论文特点语言质朴,反复申说,直白明晰
随口比方+辩论色彩
《公输》
第二节 《孟子》
孟子说话活动及其言论为主要内容的语录体散文著作
“性善论”,“仁政”重视民生、施惠于民
申说论辩,锋利流畅、富于激情,先声夺人
具体辩论特点
引人入彀、穷追不舍
巧换概念,转换角度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随口设喻
描摹
语气逼真,人物语言富于情感和个性
描写生动,人物举止惟妙惟肖
第三节 《庄子》
庄周及其后学的说理散文集
《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见三十三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该学派以“道”为最高范畴,以“无为”为基本主张,哲学以对具体现实的超越为特征
“心斋”“坐忘”,社会层面主张绝圣弃智、返璞归真
多用“寓言”,“寄寓型”和“象征型”
文章特点
想象奇异,描写夸张,神奇超绝的浪漫色彩
后代文人受其影响:阮籍、嵇康、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鲁迅
第四节 《荀子》《韩非子》
《荀子》
现存三十二篇,大部分荀子自著的议论说理文章
弟子:李斯、韩非子
“性恶论”,“王“”道”“霸道”兼重
“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
周密、犀利的文风具体特点
主题明晰直露
全面周密论证
结构严谨、语句整齐
援用历史故事及比喻
《韩非子》
今见五十五篇
内容特色
以法为本,法、术、势结合的法家学说体系,论述治国驭权之术及社会历史观
文章特点
犀利峻峭,长于绵绵分析,层层剖剥,鞭辟入里,直指要害
《孤愤》
《赋篇》《成相篇》
《荀子》中用韵文写成的文学作品
《说林》《储说》
《韩非子》
第六章 屈原与楚辞赋
第一节 屈原的创作与楚辞的产生
屈原的生平
屈原的创作
大部分是被放逐之后
创作受到巫觋文化显著影响,鲜明出民间人文特色
《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远游》《卜居》《渔父》)
“楚辞”的含义(两层)
其一是指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以诗体为主的文学体式,主要代表人物是屈原,还包括宋玉、唐勒、景差等作家的楚辞作品
其二是指刘向编定的《楚辞》,其中包括屈原、宋玉等楚人所作的楚辞作品,也包括汉代人模仿而作的拟骚辞
第二节 《九歌》《招魂》《天问》
《九歌》
一组祀神乐歌的总称,共11篇
《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招魂》
巫师召唤咒语而作的一篇以招魂词为主体的奇特作品
追悼客死秦国的怀王,寄寓自己的身世之叹
序辞、招魂辞、乱辞
具有赋体特征,开先河
《天问》
通篇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
在汇集先民传说基础上、在特定时期内、经过独立思考后所创作
寄托自己身世之感和对历史的感喟
第三节 《离 骚》
《离骚》的创作
回顾人生旅途,抒写内心苦楚,表达对国忧思,表达坚持操守的决心
通篇以“飞升”为其基本情节,是受巫觋文化影响的表现
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执着追求真善美的理想,百折不挠病不惜为之献身的形象
同一切虚伪丑恶决不妥协前提下追去自身至纯至洁人格的形象
清高傲世又感情丰富、始终摆脱不开孤独矛盾的痛苦形象
总之,使人通过这位富于神性色彩的抒情主人公的吐露,袒露自己不屈的追求、倔强的个性和苦闷的情怀
艺术
多用隐喻和象征
通过升天入地跨越古今的离奇想象,形成鲜明独特的浪漫风格
第四节 《九章》及其他
《九章》
《九章》是一组诗的总称,九篇作品
大多为作者直抒胸臆之作,是了解屈原思想、生平的重要文本
《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远游》《卜居》《渔父》
讨论是否屈原之作
第五节 屈原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的品格、追求和发愤以抒情的创作精神
影响了司马迁、杜甫、苏轼、辛弃疾等等
其形式、手法、构思在文学史上多有开辟之功,直接导致后世大量美人诗、弃妇诗、闺怨诗的出现
第六节 宋玉辞赋
《汉书·艺文志》著录宋玉赋十六篇,现存十四篇
《九辩》(《招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高唐对》
《九辩》唯一一篇被确认的宋玉传世楚辞作品
“悲秋”是诗人为全篇定的基调
大多已是设为问答、以叙述描写为主的散体辞赋
其一是借问答以表宋玉之志或宋玉特点
其二是借问答以展开对外部景观的描摹
其三是借问答以比试语言功力,滑稽为文
虚构情节,客主问答,散韵结合,描写铺排,极言大小,已经为汉赋的创作拉开序幕
第四章 《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
第一节 《左传》
《左传》是一部以鲁国国君在位年次为叙事线索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全名《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春秋》三传
《左氏春秋》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左传》的叙事艺术
全视、倒叙、插叙、补叙、预叙、伏笔、照应等叙事手段
具体生动描写,如临其境,富有故事性和戏剧性
有些描写超出史实,间涉虚构、几近以春秋历史为题材的叙事文学著作
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寓有褒贬和评判
行人辞令美
语言省简、精准,便情态毕现
《左传》的内容及认识价值:
详尽记述了春秋时代发生于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一些列事变
展示了新旧势力的较量与消长、固有观念的维护与嬗变,呈现了礼崩乐坏的程度极其不可救药的趋势
开了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先河,影响后续作品
第二节 《国语》及《琐语》《穆天子传》《晏子春秋》
《国语》
分国记事,八国人物、事迹及言论,凡二十一卷,第一部国别史著作
人物语言、描摹逼真、情节跌宕、幽默风趣
总体而言不如《左传》生动
《琐语》《穆天子传》
同属于“汲冢书”,均是叙述史事和任务活动的历史散文著作
《琐语》国别体,历史人物逸闻趣事
《晏子春秋》
专记燕子言论行事的故事汇编,今见传世本共八篇,演绎叙事体
第三节 《战国策》
国别体,历史故事汇编,刘向汇编,三十三卷
主要内容
策士说客活动
特点
人物形象、说辞艺术、夸饰描写,某一事端中表现出奇谋卓识妙说及异举
价值
一定史料价值
行文辞说艺术的文学价值
语言艺术
工于进言
微言相感
巧说妙解
善用譬喻
影响
直接影响了汉代史传著作的行文体势和描写叙事
其策谋辞说,不但下启汉代政论文,大赋也受其影响,后世散文仍见战国风
第三章 《诗 经》
第一节 集结于流传(基本内容)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诗305篇,也称“诗”或“诗三百”,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
分类
《风》称“国风”“邦风”,十五国风
土风乐歌
《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雅》,“二雅”
王畿之乐
大雅,或者大夏;小雅,或者小夏
《颂》,“三颂”
祭祀配舞之乐
《周颂》、《鲁颂》、《商颂》
集结原因
采诗、献诗
礼乐文化用诗的需要,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周礼乐文化和儒“诗教”流传
传授
孔子重新整理修订《诗经》
汉授著名四家:齐鲁韩毛。今见为“毛诗”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和情感
《周颂》中的祭祖诗
《大雅》中的周族“史诗”
农事牧猎诗
典礼宴饮诗
怨刺、讽刺诗
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
《国风》中的婚恋诗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征
写实
诗言志
赋、比、兴
赋:直言
比:比喻
兴:先言他物而引之
篇章整齐,回环往复,富于音乐之美
用韵形式丰富多变
多用重言和双声叠韵联绵词
第四节 《诗经》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歌之祖,正统,经学文学兼之
中国古代诗学的“言志”“缘情”习惯
诗歌具有现实性和思想性,表达政治关怀和民生
多用比兴,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诗抒情手法一情景关系为主体的艺术特征
后代创作各种题材只祖;其情感表达中的独特构思,多被借鉴和化用;对篇章、韵律的有序追求影响后诗词。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 上古神话的流传和保存
产生
1、自然、社会和历史的认识和反映
2、万物有灵观、图腾观
3、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
4、特征:超现实、人格化、神力化
流传
方式:口头、刻画、表演
转折:“神话历史化”和诸子的化用
特征:没有专门著录,零散多元
保存上古神话较多的著作:《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
山海经
著录于《汉书·艺文志》,称“十三篇”,今见十八篇,后五篇疑为刘歆补订
《山经》5篇、《海经》(海内、海外)8篇、《大荒经》4篇、《海内经》1篇
第二节 神话形象和故事
女娲与创生和再生神话
女娲补天:人与自然抗争的序曲
母系母神崇拜
夸父、精卫、嫦娥与“自然力被人格化”
“夸父追日”的主要情节分别见于《大荒北经》和《海外北经》,英雄与自然比试
女娃精卫or月之化身,复仇与抗争主题
嫦娥吃不死之药化为月精,所以月亮不死
射日、治水与英雄神话
人与自然抗争,对自我力量肯定
黄帝、蚩尤与战争神话
《大荒北经》
实际上反映部族矛盾的战争
人的力量自然化和超人间化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精神、艺术及影响
主导精神
主动精神
救苦救难
坚韧不屈
生生不息
艺术特征
诗性思维、万物有灵、超现实浪漫主义
文学影响
文学艺术之根具有成长性
神话素材、典故及原型被借用和化用
神话天然神奇的想象和自然形成的拟人夸张被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