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思维导图。第四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学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
①积极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良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能认识自己与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现象的关系,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性意识。
②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初步学会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能和同伴积极友好的相处,像鱼表达自己懂得调控自己的言行,能听取父母及教师的教导。
③知道必要的心理健康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有爱心,懂得帮助他人,有恒心,遇到困难能坚持或想办法解决。
4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学习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
零到三岁。
1、幼儿情绪愉快,对周围的人产生信任感,能逐步适应集体生活情绪安定愉快!
2、幼儿生活在轻松愉快亲切的环境中,情感,想象,思维及性格等正常发育,语言发育更为迅速。
3、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与年龄相适应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三到四岁。
1、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因一点小事哭闹不止。
2、不高兴时能听从成人的哄劝,较快的平静下来。
3、在碳的帮助下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
4、幼儿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幼儿能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初步学会排解自己的不愉快,喜欢与别人分享快乐。
6、愿意与同伴合作游戏和玩玩具,能勇敢地玩一些户外大型玩具。
7、知道男女在外形上的不同,知道并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
四到五岁。
1、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不高兴时能较快缓解。
2、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能够接受解释,不乱发脾气。
3、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
4、能较快适应人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如换了新老师能较快适应。
5、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能与小朋友互相合作,团结友爱,愉快地与同伴一起进行各种活动。
6、能自觉遵守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具有一定的求知欲,初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7、关心周围人事物,学会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及教师。
五到六岁。
1、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消极情绪的原因能努力化解。
2、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不乱发脾气。
3、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较快地转换情绪和注意。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帮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调整情绪。
1、学习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掌握常用的情绪调整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
(1)注意力转移。
(2)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3)从兴趣喜好入手。
3、帮助幼儿正视自己及他人。
(二)帮助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
1、准确认识评价自己与他人。
2、学会分享与合作。
3、学会尊重与互助。
4、学习与陌生人交往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三)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生活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3、纠正幼儿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锻炼幼儿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1、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2、为幼儿创设学习条件,让幼儿尝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3、纠正幼儿过分依赖成人的不良行为。
(五)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性教育。
1、正确的性别认识。
2、了解男女孩儿不同的特点。
3、加深自己的性别认同。
4、纠正幼儿的性角色偏差。
(六)创设健康的生活环境。
1、幼儿园家庭要以平等尊重的方式对待幼儿。
2、创设自由宽松的生活和活动氛围。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预防为主的原则。
2、常规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因材施教的原则。
4、家庭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的原则。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班级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系统,而科学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发现问题班级教师进行随机教育。
(3)家园配合做好幼儿园心理健康的预防和矫正工作。
(4)开设家长学校,定期就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讨。
(5)幼儿园设置心理健康教室。
2、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讲解和谈话法。
(2)亲身体验和情境表演法。
(3)案例分析法。
(4)操作法。
(5)图表法。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幼儿园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
3、关注留守儿童和父母离异儿童在心理健康。
4、重视家庭教育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5、对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时采取应对策略。
(1)自闭症的应对策略。
(2)分离焦虑。
(3)任性行为。
(4)攻击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