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大事纪年
高中、初中历史详细大事纪年表;分政治、经济、文化板块;按时间轴分布
编辑于2020-05-04 11:54:20中国古代大事纪年
远古时期
工具: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距今170万年—距今1万年)
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打磨结合制作石器
农业
农业类型:原始农业
渔猎、采集(旧石器)——饲养家畜(新石器)——种植粟(仰韶文化)——种植水稻、养蚕缫丝(大汶口文化)
手工业
陶器(新石器)——彩绘陶器(仰韶文化)——黑陶“蛋壳陶”(龙山文化)——玉器、祭坛、神庙(红山、良渚文化)
居住状况:群居生活
代表文化
旧石器时代
元谋人
北京人
已学会用火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社会类型
原始社会
原始人群(旧石器早期)
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晚期)
方式:共同劳动
分配:成果共享
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晚期)
贫富分化、不平等
部落较大、部落联盟
私有制已产生(汶、渚)
阶级分化、权贵阶层
部落
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
国家(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社会类型:奴隶制社会
最高统治者:夏王
王位承袭制度:世袭制
中央政治结构
行政
军事
司法
宗教
机构与职官
地方管理
直接(夏部族)
间接(其他部族)
(农事)历法:《夏小正》
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经济
生产工具
木
石
骨、蚌
青铜(已出现,但较少)
土地所有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手工业:青铜铸造、种类繁多——青铜文化
商业:商人出现
政治
最高统治者:商王
国家管理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
直接控制
外服
间接控制
官制
中央官制
内服官(王畿内)
尹
宰
卿事
三公
地方官制
外服官(王畿外)
侯
甸
男
卫
相对松散
统治具有神权色彩
保留有一定母系氏族色彩——妇好率军
文化
干支纪年法(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纪日方法)
疆域:东——大海、西——陇山、南——江汉、北——燕山
国都:殷(河南安阳)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国都:镐京(陕西西安)
政治制度
权力分配制度: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权力继承制度:宗法制
政权与族权结合——“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家国一体、家国同构
权力认同制度:礼乐制
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农业
手工业:青铜文化
土地所有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土地经营基本方式:井田制
东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经济
农业
类型
传统农业
特点
精耕细作
生产方式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经营方式
(集体劳作)→ 个体农耕
促进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实际上承认
鲁国——“初税亩”
法律上承认
秦国——“商鞅变法”
造成土地兼并
水利工程
秦国——都江堰
秦国——郑国渠
楚国——芍陂
租佃关系
手工业
冶铁业
父子相传
商业
(工商食官)→ 打破官府垄断
重农抑商
商鞅变法
政治
春秋争霸
士阶层崛起
阶级
(奴隶主贵族)→ 地主阶级
变法改革
代表
齐国——管仲
魏国——李悝
楚国——吴起
秦国——商鞅
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崩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雏形出现
政治结构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趋势
(分裂)→ 统一
文化
(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文学
《诗经》
“楚辞”
民族
华夏认同
民族融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
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国都:咸阳(陕西咸阳)
文化
焚书坑儒
统一文字
政治制度
中央制度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军功授爵制
中央集权制
地方制度
郡县制
编制户籍
经济
举措
统一车轨
修驰道直道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子主题
汉朝(公元前202——公元220)
经济
农业
继承秦制
生产工具:铁农具普及
水利:成国渠、六辅渠、白渠
耕田方法:代田法、区田法
水利工具:翻车
手工业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商业
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政治
“汉承秦制”
政策
休养生息
“推恩令”(汉武帝后)
地方制度
郡国并行制
中央制度
内外朝制度
官制
官职任用
察举制
官吏监察
刺史监察制
思想文化
董仲舒——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
文学
司马迁——《史记》
班固——《汉书》
汉赋
乐府
科技
医药
数学
蔡伦
宗教
道教传播
佛教传入
民族
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
西域都护府
国都
西汉:长安(陕西西安)
东汉:洛阳(河南洛阳)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公元589)
时代特征
战争不断,政权更迭
民族交融、汉化
文化
宗教
儒道佛三教广为传播(相互吸收)
道教
“贵儒”、“尊道”
魏晋玄学
文学
建安文学
田园诗
骈文
书法、绘画、雕塑
科技
数学、农学、地理学
政治
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经济
经济重心南移
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充足了劳动力
土地所有制度
北魏——均田制
赋税制度
租调制
隋唐(隋:公元581——公元619,唐:公元618——公元907)
经济
农业
生产工具
曲辕犁
灌溉工具
水车、筒车
赋税制度
承均田制——租、调、庸
唐德宗——两税法
征税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设粮仓
土地买卖、兼并之风盛行
手工业
手工业大幅进步
商业
建设隋唐大运河
出现了柜枋和飞钱
政治制度
中央
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
起草
门下省
审核
尚书省
执行
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最高行政长官:宰相;议事:政事堂(中书门下)
地方
管理边疆:节度使
选官制度
科举制(隋炀帝设进士科后形成)
加强中央集权
文化
宗教
儒学家——“三教合归儒”
唐——三教并行政策
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
书法
颜柳
画圣
吴道子
石窟
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莫高窟(甘肃敦煌)
科技
李春——赵州桥
唐——火药
孙思邈——《千金方》
《唐本草》
民族
唐
开明的民族政策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怀仁可汗”、云南王)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对外
唐
开放的民族政策
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
广州、泉州港口大城市
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日本学问僧
国都:都在长安(陕西西安)
宋朝(北宋:公元960——公元1127,南宋:公元1127——公元1279)
国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
文化
文学
词
古文运动
儒学复兴
程朱理学
北宋——程颢、程颐
南宋——朱熹
宗教
伊斯兰教传入
科技
活字印刷术
司南——指南针
火药
造船技术
儒学新发展、文化繁荣
政治
中央
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
行政
枢密院
军政
三司使
财政
台谏
监察
地方
路
四监司
府州
知州
通判
县
知县
主要任用文官
“王安石变法”
中央集权继续强化
经济
经济重心南移
放松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重农抑商政策放松
农业
生产工具
秧马
土地买卖、典当不受政府干预
手工业
瓷器
造纸业、印刷业发展迅速
商业
交子
坊市界限被打破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元朝(公元1271——公元1368)
经济
商业
对商品交换依赖较大
海外贸易活跃
商税大增
手工业
黄道婆
政治
地方
建立行省制度
宣慰司
中央
中书一省制
文化
文学
元曲
书法绘画
赵孟頫
科技
郭守敬——天文历法《授时历》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国都:上京(北京)
明清(明:公元1368——公元1644,清:公元1636——公元1922)(1840后为近代)
国都
明
南京
北京
清
顺天府(北京)
对外
郑和下西洋
闭关锁国
文化
思想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文字狱
文学
明清小说
京剧产生
科技
科技总结时期
农政全书
本草纲目
政治
明
废丞相、设内阁
八股取士
清
设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经济
农业
经济高度发展
引进高产作物
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商品经济发展
雇佣关系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
海禁政策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