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七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中国新闻史第七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编辑于2020-06-02 10:27:41第七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中国共产党的报刊
中共中央机关报刊
《向导》
1922年创刊于上海,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向导》创刊后,就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向导》同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宣传工具进行了激烈的舆论斗争,还批驳了各种错误思想与主张。国内读者赞扬它是“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蔡和森
《向导》的首任主编,为办好该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担任向导主编两年又八个月,在该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蔡和森有很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具体生动地宣传党的政策和纲领。1931年遇害。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刊物
《先驱》
1921年四川成都团组织创办的半月刊。后来成为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先后由施存统、蔡和森、高尚德等担任编辑。其基本内容是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青年运动的状况,评述中国青年思想和青年运动的现状,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新主张。1923年后停刊。
《中国青年》
1923年10月创刊于上海,1927年10月被迫停刊。是《先驱》之后又一份团中央的机关刊物。它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工作、学习、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二是评述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三是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同各捉反动的错误的思想做斗争。重视青年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适合青年的需求,是《中国青年》的特色。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
工人报刊
《劳动周刊》
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也是党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工人报纸。1921年8月创刊,1922年6月,被迫停刊。
《工人周刊》
1921年7月创刊,最寝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以“工人周刊社”名义刊行。 工人报刊的宣传报道中心是,向工人群众通俗地介绍马列主义理论,反映工人群众的生活和工会组织的活动,号召工人阶级团结起来,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
中共早期报刊的主要特点
中共的报刊,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借鉴列宁党报刊思想和俄国党报经验创办起来的。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1、把党的报刊作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党性原则,在党中央和多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2、继承与发扬“五四”时期报刊的革命精神,以社会马列主主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为基本任务: 3、在文风上,党的报刊也坚持了“五四”时期倡导的话文的正确方向; 4、在以广大工人为读者对象的同时,要面向民众,而向社会,扩大影响范围。中国*报刊的出现,在中国新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为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发展道路迈出了第一步。 5、培养了干部。党的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等在报刊实践中取得了经验与教训,大批青年在党的报刊的鼓舞下从事写稿和参加编辑工作,为以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共合作后新闻事业
统一战线报刊的活跃
1924年,国共实现合作,统一和加强宣传工作成为它的一项重要工作。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正是在共产党员的主持和帮助下,国民党的宣传工作出现了活跃局面。
共产党报刊、共青团报刊初步形成网络
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及其共青团都独立地出版报刊,公开发行。一方面加强中央报刊,使之成为革命舆论的领导者及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建立地方报刊,出现一个粗具规模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党团报刊网络。
工农群众运动中的报刊
五卅运动中的新闻斗争
1925年,五卅惨案后,中共中央决定号召上海人民开展罢工、罢课、罢市,抗议英帝国主义暴行。
军队报刊的出现
北洋军阀统治地区的新闻事业
北洋军阀对新闻事业的控制与大报动向
成舍我
新记《大公报》
邵飘萍、林白水遇害
1926年,两人先后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杀害,是中国新闻界的重大损失。
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与通讯事业的发展
1923年初,美国人托德斯邦与英国《大陆报》合作,办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是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0世界第一座广播电台) 1、哈尔滨广播电台:是我国政府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于1926年10月开始广播。 通讯事业也有所发展,1926年全国共有通讯社155家。 2、国闻通讯社:1921年在上海成立,胡政之任社长。先后在汉口、北京、天津设立分社。1924年,胡创办《国闻周报》,1926年新记公司成立后,国闻通讯社及《国闻周报》实际成为《大公报》的附属机构。1936年停办。 3、申时通讯社:发起于1925年,时任《申报》总经理张竹平,联络《申报》《时事新报》部分编辑,在工作之余将两报的各方专电加以编辑,发给一些报纸采用。这用办法受到欢迎,采用者增多,在1928年正式成立申时电讯社。1932年,与110多家报社签订供稿协议,1937年上海沦陷停办。
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进展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高等新闻教育奠定基础的时期,一些大学在这个时期内办起了新闻学系科。 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于在普通文科中增设报学系。 1921年,厦门大学设报学系,1923年该系师生离校,停办。 1923年,北京平民大学设报学科,徐宝璜任系主任,京报社长邵飘萍为教授,并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办了刊物。 1924年,燕京大学设报学系,白瑞华任系主任。 1925年,上海南方大学设立报学系 1926年,南方大学报学系停办,转入上海国发大学,戈公振为系主任,主讲中国报学史。 1924年,复旦大学中文系开设《新闻学讲座》,由陈望道主持,1926年扩大为新闻学组,邵子力主持,1929年建立新闻系。 同新闻教育发展的形势相比,新闻学研究发展较为缓慢,这几年出版的新闻学著作十多种,较有影响的:任白涛《应用新闻学》、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新闻学总论》;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北伐战争中革命报刊
革命报刊对于北伐战争的宣传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所有的革命报刊都对国民革命北伐作了报道和评论,在舆论上积极支持这场战争。
国民党右派对革命报刊的抑制
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间的革命报刊
1927年4月12日,蒋介三种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共产党的报刊一概被查封。革命报刊出版的中心从上海转移到武汉。《向导》《中国青年》等都迁到了武汉。 在陈独秀、彭述之右倾错误控制下《向导》宣传了若干错误的观点,削弱了它在群众中的影响。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革命报刊受到严重的摧残,萧楚女等被杀害。革命报刊的繁荣发展局面遭到了彻底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