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心理解笔记及解题思路
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心理解笔记及解题思路,寻找中心,两手抓,主题词很关键(1.总分相结合;2.行文和主题词相结合): 1.词与脉络相结合,总句中找主题词,主题词匹配答案,优选最关键; 2.分述句可略读,其中的关联词、程度词不重要,分述句的选项可排除
编辑于2023-09-08 11:36:30 山西中心理解笔记
1.解题顺序:提问-文段-选项
Tips:对比择优思维!
2.提问方式
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是…… 这段文字的主旨/主题是……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态度…… 适合做这段文字的关键词的是……
3.解题思路
寻找中心句
寻找中心,两手抓,主题词很关键(1.总分相结合;2.行文和主题词相结合): 1.词与脉络相结合,总句中找主题词,主题词匹配答案,优选最关键; 2.分述句可略读,其中的关联词、程度词不重要,分述句的选项可排除
1.(微观)重点词句:关联词、程度词、主题词
2.(宏观)行文脉络: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分分
3.1重点词语1-关联词
转折关系
1.标志词:虽然…但是、尽管/固然/虽说…可是; 不过、然而、却;其实; 事实上、实际上、殊不知;相对而言 截然相反/不同、一种误读、相对而言、全新的研究; 很多人/传统观点认为、往往
“而”不用来做题:表并列,表顺承,表转折
1.1事实上/实际上/殊不知(弱转折)
表转折:前后意思相反
进一步解释说明:前后意思相同/近
话题A+实际上话题A是B+这种B使得:本句一直围绕话题A展开
2.理论要点:转折之后是重点 (转折+相反话题/新话题)
干扰项:转折之前
转折在中间/转折之后又出现其他关联词, 需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分析
解释说明:解释的是重点
论证/解释谁,谁重要
如何判断:和观点意思一致
解释说明/举例中的关联词不重要
转折+主题1+解释说明/举例(+转折):重点是主题1,解释说明中的转折不重要
引入(但……)+转折提观点(但是……)+解释说明
引入+转折提观点(但……)+解释说明(但……)
举例(+转折)+转折+主题1:重点是主题1,举例中的转折不重要
举例(事实上……)+转折提观点(但是……)
转折+主题1+转折+主题2:重点是主题2
引入(但……)+举例+转折提观点(却……)
因果关系
1、标志词: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因而、故而、故、从而, 于是、可见、看来、 以此/由此/据此可知, 换句话说、也就是说、也可以这么理解、总之, 导致、致使、使得、使、促成, 之所以…是因为
2、理论要点:结论是重点
干扰项:结论之前
3、选项新宠-果因结构(优选)
文段结构:结论+原因解释/分析+结论(尾句:这使得、导致、因此、于是、根源在于、这是因为)
正确选项设置:为什么/为何/何以+结论、结论的原因
鲁冰花成为母爱之花的原因
文段结构:设问+原因+对策+解释。 选项:对策+原因 B.需要规定“租购同权”的原因
4、结论句在结尾,多为文段中心句
5、结论句出现在文段开头/中间, 之后仍有其他语句
1.之后的语句是进一步解释说明,此句仍为中心句
结论A+解释说明:A重要
2.之后又出现并列、因果、转折、对策等, 需结合多种关联词共同分析
结论A+转折B:B更重要
结论A+并列B:A+B都重要
必要条件/对策
1、标志词:只有……才……,除非……才……
2、理论要点
1.必要条件是重点,必要条件=对策: 对策更重要,影响不重要
2.必要条件即“只有……才”中间的部分
3、对策常考很重要
1.对策标志词
应该、应当、应、需要、要、必须、离不开
通过/采取……手段/措施/途径/方法/渠道才能……
……是必要条件/关键/前提/基础/保障/义务
负有……的义务/……必由之路/……的法门之一/势在必行/要领在于……
问题标志词:挑战、瓶颈、软肋、难题、不足、缺陷、风险、困境
2.行文脉络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释说明(意义效果)
3.对策+正反论证/原因论证
4.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当文段只有“问题”表述时, “解决问题”可能是选项
对策不万能,要有针对性
只有问题,优选针对性对策
无针对性对策,优选问题
无关对策(主题词错误、对策解决不了问题), 任何时候都不选
3.理论要点:文段中出现对策,基本都是中心句
4.反面论证提对策
格式: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 要是/没有……,目标就难以实现
具体应用: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对策
常见错误
1.假设变现实的表述
只有你遵守规则,你才能获得成功 假设变现实:你已经获得了成功/ 你已经遵守了规则
2.反结果的表述
反面论证提对策VS正反论证解释说明 (与问题结合,看成提对策,其余是论证)
提对策:观点+正反论证解释说明 eg:我们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掌握正确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解释说明:问题+反面论证提对策 eg:现在题目难。如果你不掌握正确的方法,就会错
干扰项
围绕问题、意义效果的表述
文段:如此协同并举,才能为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发展提供持续的内源性资本。 C.多措并举可提供企业内源性资本
文段:评价手段亟需扭转,否则,职业教育的“上热下冷”的困境难以摆脱。 D.错误的职教评价体系使得职业教育“上热下冷”
警惕假设变现实
并列结构
1、理论要点:全面概括(提取共性)
2、文段特征
1.包含并列关联词及标点(如:此外、另外、同时、以及、;)
2.句式相同或相近(即大排比)
3.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考情:时间节点≥3)
4.不同类型内容的堆积,且无关联词时,优先判定并列
3、技巧:并列文段,选项对比择优很重要
选项中会有“许多、一系列、各种”标志
如果整个文段没有任何并列关联词, 这种文段一般为并列文段
巧用反向排除法:并列文段,直接概括不好判断时,可先排除干扰项
反推(从选项到文段):验证答案是否能够涵盖所有分句的语义内容
干扰项:表述片面、主题词错误
“不仅……而且、还、也”表并列还是表递进,看文段!
“也”还可以表转折关系,“即使……也”表转折
递进关系
1、常用格式:更、甚至、特别是、尤其是
“不仅……而且、还、也”表并列还是表递进,看文段!
不仅A,而且首先B->B重要(而且表递进)
3.1重点词语2-主题词
1、定义:文段围绕的核心话题,文段要围绕其展开
2、判断方法
1.中心句围绕的核心话题,一般前有引入或后有解释说明
优选结合中心句,利用主题词优选答案
2.每句话围绕的相同话题(注:高频≠主题词)
3、理论要点:正确答案需包含文段主题词 (用主题词匹配答案,纠结时优选)
1个主题词找准,2个主题词找全
干扰选项:主题词偷换、主题词范围扩大/缩小
3.1重点词语3-程度词
1、标志词:更、尤其、正是、特别是、真正、根本、最核心、最突出
1.1非典型标志词:深为……倾倒、令人无比惊讶的是、极具特色、特有、极致
2、理论要点:程度词可提示重点位置
3.2行文脉络
1、理论要点:把握中心句及分述句的特征
2、中心句特征
1.形式:重点词提示(关联词、程度词)
2.内容:观点(一般情况下是明确的)
3、分述句特征
1.举例子:比如、例如、……就是例证、具体的人/事/地方(要求其与前面的观点一样)
2.数据资料
3.正反论证解释说明(VS反面论证提观点): 通常“问题+反面论证”,没有问题的文段反面论证是解释说明
4.原因解释
5.并列分述
4、总-分(观点+解释说明):中心句后为不同类型的解释说明
5、分-总
1.结论(结论在结尾), 对策(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对策)
2.代词(这、此)引导的尾句需关注
3.常考标志词: 对此/有鉴于此/在这个意义上/从这个角度来说, 换言之、换句话说、简而言之
重点掌握思维和方法
中心理解解题思路
练习正确的解题思路
1、看提问,确定题型
2、分析文段脉络,划分文段层次,确定文段重点(话题、主题词)
3、预设答案
1.文段结构:设问方式+回答。 选项:问题+回答
4、对比选项: 排除+择优、 同义替换、 对比择优
1.正确选项特征
话题是否一致:主题词对/错、大/小、多/少
态度倾向是否一致
2.错误选项特征
转折前非重点
结论前非重点
假设变成现实
跟对策相对的问题、原因、意义好处
片面
主题词2缺1
并列2缺1
无中生有
无关对比
非重点:例子、背景、原因、正反论证
感情色彩相悖
与文意相悖
偷换时态
偷换逻辑
表述过于绝对
表述不明确
技巧
1、不重要、可略读:
1.例子:比如、例如、譬如、诸如
2.原因:因为,由于,:,——
3.背景:近年来、随着、在……背景下、目前、今天、尚在
4.除了:除了A之外,还要B(A不重要,B重要)
5.往往觉得
6.引出话题的引子不重要:A象征B引出话题B,A不重要
7.不是A而是B:A不重要,B重要
2、逻辑错误
强加因果
有VS无
A.亟需弥补现有沉积物基准体系不足, B.沉积物基准非常重要但研究未成体系 (区别:有但是不足VS无)
3、程度词:首要原则、毫无例外、实质上
4、区别二者比较,还是只强调其中一个
篇幅
转折词
注意无端比较
二选一
1.反推:
文段->选项
并列文段,看选项是否全面概括
对策文段/问题表述,看选项对策是否有针对性
选项->文段
选项A和B,反推文段是否为并列结构
C.文化礼俗和地理空间都蕴含着中国精神(并列关系)VS文段:精神世界存在于文字和礼俗里,但也生长在地理空间里(转折关系)
选项是递进关系,反推文段是否递进关系
C.淮扬菜是国宴菜,更是国民菜(递进关系)VS文段:淮扬菜是国宴菜,但与其成为国民菜并不矛盾(转折关系)
选项是对策,反推文段问题的表述
2.看出身: 总句VS分句、 对策VS对策的影响、 问题VS问题的危害
问题+问题的危害->问题更重要
对策+对策的意义->对策更重要
问题+针对性对策->对策更重要
3.同构项排除:单选题中,“哥俩”会被一起排除
4.用例子帮忙理解:观点看不懂、选项拿不准时,用例子/解释说明帮忙理解
5.识别不明确项: A.错的,B.不明确但对的->选B
特征1:否定表述(不应、不能、不可、不是)
A.应避免一味照搬国外模式(对策不明确) B.应以传统文化为创新源泉
A.教育资源供给不再局限于学校内部 B.在线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引入社会力量
A.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应与当地比较优势相吻合 B.最佳发展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地理条件的区域
特征2:两个选项,若某一个选项可以回答另一个选项的问题,则前者更明确
A.数字化时代将改变公司的基本属性B.社会属性是公司在未来必须凸显的一种特质 (B可以回答A)
A.需要资金支持 B.需推进多渠道投融资 (B可以回答A)
A.锂枝晶的危害及抑制方法 B.橡皮泥涂层提高锂电池性能的机理 (B可以回答A)
注意以下两面性(好/坏)词汇:影响,现状,启示,改变
文段太长看不懂
考虑总分结构、分总分结构、并列结构
利用标点符号,在文段中找重点
详略得当读文段:利用“的”,重点读“的”之后的内容,“的”之前只需判断好/坏
警惕这种销售床位的经营模式
阅读技巧(三词+两句):关联词、主题词、程度词+行文脉络(总句、分述句)
话题:1个主题好/坏,2个主题关系是什么
资料
练习正确的解题思路:问题3步走(1圈时间2判题型3定主体)
读问题,圈时间;判题型,定主体;找数据,列式子;要想快,看选项。
定主体:先名称,后性质
A的B:国内手机市场(A)月均出货量(B)
专治眼瞎
1、主体
2、时间
1.漏算起始年份
前推
子主题
不前推
3、单位
4、问法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