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招心理学易考点归纳,后续继续发布整理好的重要知识点~
编辑于2020-06-22 10:01:08心里过程(注意过程)
认知过程
(一)感觉
(1)定义: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一切知识经验的基础。
(2)感受性(能力)
感觉阈限(测量的量)
绝对感受性
最小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
对比
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呈反比关系
(3)感觉规律:
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感觉对比
继时对比:俩种感觉先后发生形成的对比
同时对比:俩种感觉同时发生形成的对比
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二)知觉
(1)定义: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特征:
理解性:知识经验起作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选择性:区分对象与背景
整体性:知觉对象的完整;“窥一斑而知全豹”
恒常性:知觉印象任不变
(三)注意
(1)定义与特征
定义:心里过程的动力之一
特征:
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对象,而离开其余对象。
集中性:心理活动在特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
(2)注意类型:
1、有无目的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目的、无需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后注意:有目的,无需意志努力,是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注意。
(3)注意品质:
(广、分、稳、转)
注意的广度:“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目十行”
注意的分配:一边......一边......
注意的稳定性:俩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注意的转移:根据教师要求,学生停止记笔记,开始听课。
(四)记忆
(1)定义:
识记
有无目的性
无意识记:无目的
有意识记:有目的
识记方法不同
机械识记: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简单、重复识记,如:人名、地名、历史年代的识记。
意义识记: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的基础上。
保持:已获知识经验在人脑中巩固的过程。
回忆与再认
回忆:不在眼前,但能呈现。
再认:出现在眼前,能确认。
(2)类别
时间
容量
编码
瞬时记忆
感觉记忆、感觉登记
0.25-4秒
较大
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
听觉不等于听觉编码
短时记忆
工作记忆
一分钟以内
7+-2组块
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
长时记忆
一分钟以上
无限大
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
4、形象记忆 5、运动记忆 6、情绪记忆 7、语义记忆 8、情景记忆
记忆内容性质不同
陈述性记忆:“是什么”
程序性记忆:“怎么做”
意识类型不同
内隐记忆(无意识记忆)
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记忆内容时间的不同
回溯性记忆:过去
前瞻性记忆:将来
(五)思维
(1)定义:对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如:“思考”“考虑”“反省”“揣度”“设想”
(2)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概括性: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事物内部联系和规律,如:“月晕”就要“刮风”,地板“潮湿”就要“下雨”,便得出“月晕而风,基润而雨”的结论。
③概括性和间接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④思维的间接性以概括性为前提
(3)思维的类型:
①思维的发展水平:
直观动作思维:边做边想时发生的,离开感知活动或动作,思维就不能进行。如:儿童边数手指边数数。
具体形象思维:表象的概括、加工和操作。
抽象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状态。
②思维的逻辑性:
直觉思维: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分析思维:经过逐步分析,对问题解决做出明确结论的思维。
③思维的指向性:
聚合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思维、辐合思维、汇聚思维):如:学生从各种解决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
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分散思维):如“一题多解”,多种设想。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都是智力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思维,都带有创造成分。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④思维的创新成分多少:
常规思维(再造思维):管用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创新性思维: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⑤思维的过程的依据:
经验思维: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
理论思维: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据。
(4)思维的品质:
广阔性:把握各方面联系和关系,全面的思考和分析问题。
深刻性:深入地专研和思考问题,发现非本质区别。
独立性:独立发现问题、解决解决问题,不依赖、不盲从、不武断、不孤行。
批判性:不轻信、不迷信“权威”的意见,能有主见地分析评价事物。
逻辑性: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严格遵循逻辑规律来分析与解决问题。
严谨性:推理严谨,层次分明,论证充分,有的放矢,结构有理有据。
灵活性:思路灵活,足智多谋、随机应变。
敏捷性:解决问题迅速,能当机立断,不优柔寡断,不轻率从事。
⑨创造性:不仅善于求同,更善于求异。
情绪情感
(一)情绪种类
心境:微弱、平静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感染性,没方向,不针对某个点)和长期性(或持久性,时间长);如:“夕阳西下”“情衰则景哀,情乐则景乐”“人逢喜事精神爽”
激情:外在表现,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短暂;如:“范进中举”,狂喜狂怒,手舞足蹈,怒发冲冠。
积极:使人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力;消极: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行为失去控制。
应激:内部,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①急中生智②惊慌失措;如:“新老师上讲台”,心跳加快。
(二)情感种类
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感”“羞耻感”。
理智感:智力活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问题得以解决时的喜悦感和幸福感。
美感:根据一定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意志过程
(一)意志的特征
自觉性(独立性):清楚地意思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据此主动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的意志品质;立场和信仰;是意志的首要品质;意志行动的动力。
反:易受暗示性(盲从性)和独断性:缺乏主见,人云亦云;一意孤行,刚愎自用
果断性:根据复杂多变的情景,善于分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
反:优柔寡断和武断:犹豫不决;草率行事。
坚韧性(坚持性):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品质。
反:动摇性和执拗性:一遇困难就灰心丧气;一成不变地按计划行事。
自制性(自制力):善于根据预期目的或既定要求,控制自己的心里活动和行为的意志品质。
反:任性和怯懦:易受感情左右、缺乏理智;临阵退缩,不敢有所作为。
(二)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既想......又想......”;“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冲突:“既怕......又怕......”“前有断崖,后有追兵”。
趋避冲突:“既想.......又想......”
多重趋避冲突:趋避冲突因素为俩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