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过程
按教材逻辑做了比较全面的梳理,方便教师资格证的备考
编辑于2020-06-29 14:42:20心理过程
第一节 认识过程
一、感知
(一)感知的概念
1.感知的定义
综述: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的
感知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
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2.感知的种类
(1)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客观事物个别属性
视觉(主导感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对机体自身运动和状态的感觉
运动觉
骨骼肌运动;身体位置状态的感觉
平衡觉
反映头部运动速率和方向的感觉
内脏觉
内脏各器官活动状况的感觉
(2)知觉的种类
按分析器不同划分
视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
按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征划分
空间知觉
事物的空间特性
时间知觉
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运动知觉
事物在空间上的位移
观察(知觉的特殊形式)
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基础
也对学生学习生活中起重要的作用,是形成技能的必要的条件
(二)感知的规律
1.感觉的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
(2)感觉的适应
暗适应
白到黑:对弱光的适应
明适应
黑到白:对强光的适应
(3)感觉对比 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
红白对比
继时对比
先吃糖后吃柠檬
(4)感觉的相互作用
用刀子化玻璃皮肤感觉寒冷
(5)联觉
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红色感到温暖
2.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背景与主题
(2)知觉的整体性
看主观轮廓
(3)知觉的理解性
凭借理解,做出补充
(4)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恒常、亮度和颜色恒常、形状恒常、
二、 记忆
(一)记忆的感念
1.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2.记忆的种类
根据记忆的内容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
根据加工信息的方式和保持时间的长短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3.记忆的表象
两特征
(1)主观性
(2)概括性
(二)对记忆过程的分析
先记后忆
1.2为记,3为忆
1.识记
(1)识记的种类
按识记时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
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
按识记的材料有无意义或者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
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2)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识记的方法
2.保持和遗忘
(1)保持
含义
保持是对识记的内容进行积累、加工和巩固的过程
保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第一、内容过省
第二、内容完整
第三、内容具体或更为夸张和突出
(2)遗忘
遗忘是指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现或错误地再现
暂时性遗忘
永久性遗忘
遗忘的原因
消退说
干扰说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遗忘的规律
先快后慢
(3)复习
及时复习
分散复习
反复阅读与尝试性回忆相结合
复习方式多样化
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活动
3.再现
在头脑中恢复经验的过程
(1)再认(回忆的速度与准确性)
第一、对旧事物识记的牢固程度
第二、当前呈现的事物与过去识记过的事物的相似程度
(2)回忆
回忆比再认更困难
按回忆的目的是否明确与是否需要意志努力
无意回忆
有意回忆
按是否需要中介性联想
直接回忆
间接回忆
识记和保持是再现的前提,而再现则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或表现
(三)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
记得快不快,多不多
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准确性
4.记忆的准备性
三、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1.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与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性认识
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性联系
理性认识
思维作为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
两个特征
概括性
笔从铅笔,钢笔,毛笔归纳来
间接性
望闻问探发现病情
2.思维的种类
按思维凭借的媒介不同
动作思维
抽象思维
按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方向的方向不同
集中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按思维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程度的不同
常规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二)思维的基本过程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
3.抽象与概括
4.具体化与抽象化
(三)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什么是问题和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提出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3.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
(1)直觉式
(2)分析式
(3)试误式
(4)顿悟式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动机强度
(2)思维定势
(3)功能固着
(4)迁移的作业
(5)个性差异
(四)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是有创建的思维
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任何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机结合
2.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规程
(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
(3)豁然开朗阶段
(4)验证阶段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3)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4)培养优良的个性
(五)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广阔性
全面、联系
深刻性
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
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独立性
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解决,不盲从也不一意孤行
批判性
善于自我批判
3.思维的逻辑性
解决问题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说服力
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灵活性
随机应变
敏捷性
用词,表达,观念,联想的流畅性
四、想象
(一)想象的概念
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想象的种类
按想象有无预订目的,是否经过意志努力
1.无意想象
梦
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仍然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有意想象
(1)再造想象
两条件
一是要正确理解词语事物标志的意义
二是必须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2)创造想象
除了知识与表现储备三条件
一是要有创造欲望和动机
二是原型启发
三是积极的思维活动
(3)幻想
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按是否消极划分
积极幻想
理想
消极幻想
空想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过程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述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1.情绪与情感的定义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源于客观现实的
体验是情绪与情感的基本特征,离开了体验就谈不上情绪和情感
2.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区别
第一,情绪通常指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而情感是人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第二,情绪具有情境性、冲动性和短暂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人对事稳定的态度体验
第三,情绪发生早,情感发生晚。
联系
一方面,情感依赖于情绪
另一方面,情绪依赖于情感
情绪与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有时甚至可以互相通用
3.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1)信号功能
体验通过表情动作表达出来
(2)感染功能
(3)调节功能
面临危险,应激
老师关爱学生,学生维护老师
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对教师科目产生厌倦
情绪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二)情绪与情感的机体变化
内部的生理变化
(1)呼吸系统
(2)循环系统
(3)消化系统
(4)脑电波
外部的表情变化
(1)面部表情
(2)身段表情
(3)言语表情
二、情绪与情感体验
情绪和情感体验作为一种内心体验,其性质如下划分
(一)情绪的强度
喜、哀、怒
(二)情绪的紧张度
紧张
松弛
(三)情绪的快度感
情绪体验在快乐与不快乐之间的程度上的差异
明显高兴,明显悲伤
模棱两可的快感度:惊奇,怜悯
(四)情绪的复杂度
三、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1.心境
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具有弥漫性,投射性
原因多方面
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境,形成和保持良好,积极的心境
2.激情
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激情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引起的。
激情有明显积极与消极之分
3.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应激状态下人的反应
行为紊乱
急中生智
(二)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道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情感
道德标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也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对人的时间活动起重要的作用。
2.理智感
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情感,推动人们探索,追求真理的强大动力
3.美感
自然美感
社会美感
艺术美感
美感的深度取决于人的审美能力
鉴赏能力
知识经验
个人的艺术观点
跟道德感一样受历史的制约
三者密切联系,互相交织,高尚的情操就是三者融为一体
四、挫折
(一)挫折的概念
个体的目的性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
有利有弊
原因复杂
(二)受挫折后的表现形式
1.积极的
(1升华)
(2)补偿
(3)改变策略
2.消极的
攻击行为
固执行为
退化行为
白日梦
逆反
3.妥协的表现
(1)自我安慰
(2)自我整饰
(3)推诿
(三)处理挫折的策略
1.情境转移
2.精神宣泄
3.代偿转移
4.心理咨询
5.宽容受挫折者
第三节 意志过程
一、意志的概述
(一)意志的概念
1.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2.意志的特征
(1)有明确的目的性
(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克服的困难越大,意志越坚强
(3)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动作分为
不随意动作
眨眼,吞咽等
随意动作
在不随意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的练习形成的,它受人的意志调节和控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随意动作是意志行动的必要条件
(二)意志与认知,情感的关系
1.意志与认知的关系
首先,认知是意志的前提
其次,意志也给认知过程以巨大的影响
2.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意志对情感有调节作用
二、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一个复制的心理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1.动机冲突
(1)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
2.确定目的
通过动机冲突,行动目的就可以确定下来。
3.选择行动的方法
选择最有效,最经济,最优化的方法
(二)执行决定阶段
1.意志对行动的调节
执行是关键,所以意志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发动和激励人们采取积极行动来达到预定的目的
二是抑制和制止与达到目的相矛盾的行为
2.克服内外困难
3.经受成败的考验
百折不挠,坚持到底
冷静分析,总结教训
三、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个人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的特点
(一)自觉性
相反:盲目性,独断性
(二)果断性
果断性以自觉性为前提,以大胆勇敢和深思熟虑为条件
相反:优柔寡断,草率从事
(三)自制力
一方面督促自己去执行已经采取的具有充分根据的决定
另一方面善于抑制与自己的目的相违背的情绪和行为
相反:任性与懦弱
(四)坚持性
相反:顽固性和动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