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一课 元朝的统治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十一课 元朝的统治
编辑于2020-07-11 12:31:23第十一课 元朝的统治
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元朝疆域的四至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民族融合
长期杂居,互相通婚,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元朝时,各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行省制度
中央
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地方
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
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创立有何意义?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目的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
方式
因地制宜
地区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
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对西域的管辖
元朝还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对西藏的管辖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建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
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想一想: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元朝行政制度示意图
10个
路、府、州、县
行省
(腹里)
山东、山西、河北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西藏
宣政院
御史台
中书省
枢密院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