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建立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建立
编辑于2020-07-11 12:34:26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建立
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族
发展历程
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建立政权
民族
契丹族
政权名
辽
时间
10世纪初
人物
耶律阿保机
都城
上京临潢府
党项族
起源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数羌族的一支。
发展
唐朝时,与中原文化的接触较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建立政权
民族
党项族
政权名
西夏
时间
11世纪前期
人物
元昊
都城
兴庆府(西京)
巩固政权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职、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概要
民族政权
建国时间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960年
汉
赵匡胤
开封(东京)
辽
10世纪初
契丹
耶律阿保机
临潢府(上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
元昊
兴庆府(西京)
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与北宋的关系
时期
战?和?
辽太宗时期
占燕云十六州 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年
友好和平
宋太宗
战争
宋真宗
澶渊之战 澶渊之和
澶渊之战
时间
宋真宗时期
交战地点
澶州(古称澶渊)
交战双方
攻:辽 守:北宋
关键人物
寇准 宋真宗
战争结果
双方议和“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签订时间
宋真宗时期
内容
辽军撤军;
北宋送给辽“岁币”。 (银、绢等财物)
澶渊之盟的影响
消极影响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积极影响
保持宋辽百余年和平,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关系
战争
议和原因
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和约内容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和议作用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边境和平。
课后活动
议一议: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合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合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
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边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对于民众生活而言。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
另一方面,使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