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
教师考编 第二部分 心理学 第三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
编辑于2020-07-26 13:47:05第三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
概述
含义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认知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引发其发生的中介
成分
主观体验(内在感受)
开心、悲伤
外部表现(表情)
面部、姿态、语调
生理唤醒(生理反应)
悲伤导致高心率,快乐时是低心率
关系
区别
情绪
出现早
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
人和动物共有
情感
出现晚
多与人的社会需要向联系
人类特有
联系
情感离不开情绪,情绪受制于情感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二者密不可分
相关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外周理论)
认为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坎农-巴德学说
认为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由丘脑控制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最重要的条件
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认知-生理结合说)
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
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唤醒
相应的环境因素
拉扎德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伊扎德
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与认知、行为等子系统建立联系,相互作用
种类
情绪的种类
心境(持续时间)
激情(强调)
应激(速度)
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功能
适应功能
求得生存和发展
动机功能
促进思考和解决问题
组织功能
积极情绪有协调作用
影响知觉选择
监视信息移动
影响工作记忆
影响思维活动
消极情绪有破坏瓦解作用
支配个体行为
信号功能
适应功能通过信号来交流。
健康功能、感染功能、迁移功能、强化功能、疏导功能、协调功能
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小学生
情感体验内容日益丰富
情感表现的深刻性逐步增强
友谊感逐渐发展
情感的动力特征明显
高级情感得到进一步发展(最重要特征)
情绪、情感趋向稳定
情绪、情感的自控力不断增强
中学生
子主题
爆发性和冲动性
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外露性和内隐性
心境化和持久性
压力与自我防御机制
压抑
概念
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面对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下,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称应激状态。
压力与生理反应
适度反应
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
过度反应
消极情绪、意识狭隘、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影响智力……
压力越大,认知效率越差
个体之间有很大差异,主要取决于个体对压力的知觉和解释压力的能力
影响因素
经验
准备状态
认知
性格
环境
自我防御(反应机制)
逃避性
否定
压抑
幻想
退行
成人像儿童一样嚎啕大哭、满地打滚
替代性
补偿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抵消
碎碎平安/破财免灾
掩饰性
合理化
酸葡萄
贬抑、打击
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甜柠檬
说服自己和他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推诿/找借口
都怪……/这不关我事……
反向
此地无银三百两/口是心非
幽默
A:我不给傻子让路! B.我正好相反。
攻击性
转移
带着情绪回家
投射
他们肯定也作弊了,只是没被抓住
建设性
认同
狐假虎威/我(终将)和他们一样优秀
升华
进行创作
学生情绪的调节
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的角度
教给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合理宣泄法
转移注意法
意志调节法
幽默法
补偿法
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第二节 意志
含义
人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行动
在意志下支配的行动
特征
自觉的目的性是前提
随意动作是基础
克服困难是核心
心理过程
采取决定阶段
执行决定阶段
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都想要)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冲突(都不想要)
前有猛虎后有追兵
趋避冲突(又想要又不想要)
爱恨交织
多重趋避冲突(该要哪一个/些)
对多种选择权衡利弊
品质
自觉性
首要品质,贯穿意志行动的始终,是意志行动进行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果断性
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
坚韧性(坚持性)
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品质
自制性(自制力)
学生意志品质发展
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内部
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
认识事情的严重性
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自我监控
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自我觉醒
外部
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
到实际生活中多锻炼
发挥教师和班集体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和约束
群体力量
针对学生意志的个别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