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临床血液学检测
诊断学第四篇实验诊断学临床血液学检测。
诊断学第三篇第五章第六节,血管检查导图笔记。
诊断学 第三篇 体格检查 第五章 胸部检查 第六节心脏检查 【考研加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临床血液学检测
血液一般检测
红细胞的检测和血红蛋白的测定
参考值
临床意义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相对增多(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多)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崩症、甲亢等
绝对增多
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MPN)
继发性增多(血中EPO↑)
EPO代偿性增加
生理性代偿↑: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
病理性代偿↑:肺气肿、肺心病
EPO非代偿性增加(与肿瘤和肾脏疾病有关)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生理性减少
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根据贫血的病因与发生机制不同
红细胞生成↓、红细胞破坏↑、红细胞丢失↑
根据形态学分类
正细胞性、大细胞性、单纯小细胞性、小细胞低色素性
根据骨髓增生度分类
增生性、增生低下性
红细胞形态改变
大小异常
小红细胞,见于缺铁性贫血等
大红细胞,见于溶血性贫血等
巨红细胞,见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等
红细胞大小不均,见于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等
形态异常
着色异常
结构异常
白细胞的检测
白细胞计数
总:成人:(4-10)×109 ;6月至2岁(11-12×109);新生儿:(15-20×109)
N
N↑
生理: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及劳动后、报餐或淋浴后
病理
急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或一些恶性实体瘤
N↓
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
物理、化学损伤因素
单核-局势系统功能亢进
自身免疫性疾病
N核象变化
核左移(细菌性感染,尤其是急性化脓性感染)
核右移(巨幼细胞贫血)
E↑:过敏性疾病(支哮、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寄生虫、皮肤病、血液病、肺癌、猩红热等
B↑:过敏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等
L↑: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性感染)、淋巴细胞肿瘤
M↑:某些感染(感染性心内浓烟、疟疾、活动型肺结核)、某些血液病(M白血病)
网织红细胞的检测
↑: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
↓:再障
血小板的检测
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
原发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反应性: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病人
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测定
血小板平均容积(MPV)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实验
红细胞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
含D:Rh阳性;不含D:Rh阴性
其他血型系统
骨髓细胞学检测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适应症与禁忌症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和内容
镜下观察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体积:由大变小
细胞质
量:由少变多(L变化不大)
染色:由深蓝变浅蓝(RBC变为橙红)
颗粒:无(原始细胞)→嗜天青颗粒(早幼粒细胞)→特异性颗粒(N、E、B)
细胞核
大小:由大变小,由规律变为不规则甚至分叶
染色质:由疏松变致密
核仁:从有到无,从清晰到模糊到消失
核膜:由不明显变明显
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结构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测定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测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