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该导图主要分为两大内容:分别是语法和修辞。
编辑于2020-08-23 22:13:14现代汉语
语法
语法概说
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语法是语言的组合规则,专指组成词,短语,句子等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规则。 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二是指语法学,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
语法体系
语法体系一是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二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语法的性质
抽象性
抽象性是指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共同的组合方式。
稳固性
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的多。
民族性
不同语言的语法有同有异,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语法单位
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短语
短语是由词组成,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包括单句和复句。
句法成分
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句法结构是由若干词按语法规律组合成的。
分类
主谓
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之间是陈述关系。
主语后面常常可以加语气词。
动宾
动词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位居动词后头,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动词后面常常可以出现“着”“了”“过”。
定中
修饰语是描写,限制中心语的,位于中心语之前。
的
状中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地
中补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得
词类(上)
划分词类的依据
概述
词类是指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分类依据
词的语法功能
主要指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
词的形态
①构形形态 ②构词形态
词的意义
这里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词类划分的结果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实词
名词
定义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和时地的名称。
分类
(1)专有名词(2)普通名词(3)时间名词(4)处所名词(5)方位名词
语法特征
从组词能力看
①名词的前面一般都能加上表物量的数量短语。 ②名词一般不能受副词的修饰。 ③经常用在介词后头,组成介词短语。
从造句功能看
①名词经常做主语,宾语定语和带定语。 ②表示时间和处所的名词,经常做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处所。 ③表示日期,天气,节气,节日等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可以作谓语。 ④名词不能做补语。
从形态变化上看
①表人的普通名词的后面可以加上“们”来表示复数。 ②名词一般不能重叠,但少数单音节名词可以重叠。
特殊名词
时间名词
是名词的附类,其成员大多数符合名词的定义,能做主语,宾语,定语,还经常做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
方位词
也可以和普通名词一样做主语,宾语,定语,但更多的时候是构成方位短语。
动词
定义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或存现等。
分类
(1)动作动词(2)心理活动动词(3)存在、变化、消失动词(4)判断动词(5)能愿动词(6)趋向动词(7)形式动词(8)关系动词
语法特征
从组词能力看
①动词一般都能受副词的修饰,但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②动词的否定形式是“不,没,没有”。
从形态变化上看
①动词后面可以加“着”“了”“过”表示动态。 ②动词后面一般都可以加“的”构成“的”字短语。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
从句法功能上看
①动词一般都能做动语,带宾语。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少。 ②动词还能做定语,补语,少数能愿动词可做状语。
特殊动词
判断动词“是”
“是”表示肯定。表示事物是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表示事物的存在。
特殊之处
①“是”后不能跟“着、了、过”等动态助词。 ②“是”的否定形式是“(不)是”,不能用“没有”来否定。 ③“是”不能重叠。
助动词(能愿动词)
能愿动词,又称助动词,是表示可能、意愿和必要的动词。
语法特征
①在句子里常做状语。 ②它还可以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③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面,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着、了、过”。
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是表示动作趋势和方向的动词。
语法特征
①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功能,即可以单独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②经常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趋向,做趋向补语。 ③用在动词前应看作一般动词,构成连谓结构。
形容词
定义
形容词是表示形状,性质或状态等。
分类
(1)性质形容词(2)状态形容词(3)不定量形容词
△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词的区别。 性质形容词单纯表示性质,状态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有量的成分,即表示程度加深,有较浓的主观评价的意味,是一种生动形式所体现的状态。
语法特征
从组词能力看
①形容词一般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 ②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形容词有: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因为它们本身表程度。
从形态变化看
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 ①重叠后加上一个“很”的意思。 ②重叠后失去了限制性,变成描写性。 ③重叠后的程度适中或加深。
从造句上看
①形容词在句子里经常做谓语,定语,状语,补语。 ②形容词在多数情况下不能带宾语,即不能做动语。 ③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有些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做动词时能带宾语,这样用时叫“使动词”。
△形容词可以带宾语的情况。 ①出现在谓语描绘主语情态的句子里。 ②出现在谓语表示致使意义的句子里。 ③出现在谓语表示比较的句子里。 ④用在对称的句子里。
区别词
定义
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
语法特征
①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做定语。 ②不能单独做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或联合短语或成双对比后可以做主语、谓语、宾语。 ③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数词
定义
数词表示数目或次序。可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
语法特征
①数字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做句法成分。 ②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③一些词有固定的用法。“俩”“仨”是合音,不能再加量词。 ④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目的减少。
量词
定义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
分类
名量词
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
动量词
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分为专用动量词和借用动量词。
语法特征
①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两者一起组成数量短语。 ②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能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做补语、宾语。 ③两次有时单独做句法成分。限于数词“一”,别的数词不能省略。 ④什么量词能与什么名词组合,在普通话和方言里各有自己的习惯。
副词
定义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分类
(1)表示程度(2)表示范围(3)表示时间,频率(4)表示处所(5)表示肯定,否定(6)表示情态、方式(7)表示语气(8)表示关联
语法特征
①副词在句子里只能做状语。 ②副词不能重叠,副词也不能修饰动词。 ③少数几个副词可以单说单用。 ④少数副词可以起关联作用。
△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形容词常做状语,因此就容易和副词相混淆,区别的办法就是看这个词除了做状语之外,还能不能再做别的成分。
代词
定义
代词起代替、指示作用。所带的词语能做什么句法成分,代词就能做什么成分。
分类
①如果按句法功能划分。 代词可以分为代名词,代谓词,代副词,代数词。 ②传统语法按作用划分成三大类:代替人或事物的称为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称为疑问代词,指称或区别人、事物情况的称为指示代词。
语法特征
①人称代词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其他代词。 ②指示代词用来指代人和事物。 ③疑问代词的主要用途是表示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
拟声词
定义
拟声词,又称“象声词”,是指模拟声音的词。
意义
拟声词有修辞作用,能使语言具体、形象,给人以如临其境的实感。
功能
①拟声词可以做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也可单独成句,作状语最常见。 ②拟声词能做句法成分和独立句,不应归入虚词。
叹词
定义
叹词是指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
词类(下)
虚词
定义
虚词有共同的特点: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不能重叠。(虚词是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类。)
分类
介词
定义
介词是放在名词性词语前,与之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等意义的虚词。
语法特征
①介词短语常做状语。 ②介词短语还能做补语。 ③介词短语有时还可以做定语。 ④做定语时介词短语后要加“的”。
连词
定义
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
分类
①主要连接词、短语:和、跟、同、与。 ②连接词语或分句:而、而且、或者、不但、不管。 ③主要连接分句:因、因为
语法特征
①连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只能在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时表示各种关系,起语法作用。 ②某些连词经常与副词配合成为一对关联词语,表示连接关系。
助词
定义
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的虚词。
分类
(1)结构助词
的
定语的标志
地
做状语的标志
得
做补语的标志
(2)动态助词
着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进行或状态在持续。
了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完成态。
过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过这样的动作或者具有这样的性状。
(3)尝试助词
(4)时间助词
(5)概述助词
(6)比况助词
定义
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面,表示比喻。
分类
似的 一般 一样
(7)其他助词
语气词
定义
表示语气,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
语法特征
附着性强,能附着在全句或句中词语的后面。
词类小结
兼类
兼类是指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短语
短语及其分类
含义
短语是指由语法上能够搭配的词组合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
分类
结构类
这是向内看的分类,主要看构成短语的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看出主谓短语等结构类。
功能类
向外看的分类,凭它在更大的单位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来定的分类。
从短语构成要素是否凝固来分类
固定短语
临时短语
从意义上来分类
单义短语
多义短语
按成句能力来分类
自由短语
不自由短语
按照短语的层次来分类
一层短语(简单短语)
多层短语(复杂短语)
短语的结构类型
基本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
偏正短语
①定中短语 ②状中短语
中补短语
联合短语
其他短语
连谓短语
兼语短语
同位短语
方位短语
量词短语
介词短语
助词短语
①“的”字短语 ②比况短语 ③“所”字短语
短语的功能类型
短语的功能
①作句法成分,所有短语都能充当一个更大的短语里的组成成分。 ②成句,大部分短语加上句调能独立成句。
分类
①功能相当于名词的称为名词性短语 ②功能相当于谓词的称为谓词性短语,通常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
多义短语
短语分析小结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又称为直接成分分析法,是通过分析直接成分间的组合来揭示句子构造层次的分析方法,俗称“二分法”,又称“框式图解法”。
句法成分
主语 谓语
动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独立语
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没有结构关系,既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成分的特殊成分称为独立语。
分类
(1)插入语 (2)称呼语 (3)感叹语 (4)拟声语
单句
句型
根据句子的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型。
分类
主谓句 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
(1)动词谓语句 (2)形容词谓语句 (3)名词性谓语句
非主谓句 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非主谓句。
(1)动词性非主谓句 (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3)名词性非主谓句 (4)叹词性非主谓句 (5)拟声词性非主谓句
句式
根据句法结构中的某些共同特征,我们可以将单句归纳成一定的句式。
分类
主谓谓语句
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
“把”字句
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被”字句
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连谓句
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做连谓句。
兼语句
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双宾句
谓语中心之后出现指人和指事物两种宾语的句子。
存现句
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事物的一种句型。
变式句
倒装句
倒装句是指调换原句的成分位置的变式句。倒装句调换了位置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法成分不变。
省略句
句子的变换
按照一定规则,把句子从一种格式转换为另外一种格式,叫句子的变换。
句类
定义
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做句类。
分类
陈述句
叙述或说明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做陈述句。
疑问句
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祈使句
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
感叹句
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
单句分类小结
单句语病的修改和检查
常见的句法失误
①搭配不当 ②残缺或多余(成分残缺/成分多余) ③语序不当 ④句式杂糅
检查语病的方法
修改语病的原则
复句
概说
定义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句调构成的。
复句的意义类型
意义类型 根据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联合复句
并列复句
顺承复句
解说复句
选择复句
递进复句
偏正复句
条件复句
假设复句
因果复句
目的复句
转折复句
分析方法
多重复句和紧缩句
多重复句
多重复句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层次的复句。
紧缩句
由复句紧缩而成,是指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
句群
含义
句群,又称句组,是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
意义类型
(1)并列句群 (2)顺承句群 (3)解说句群 (4)选择句群 (5)递进句群 (6)条件句群 (7)假设句群 (8)因果句群 (9)目的句群 (10)转折句群
修辞
修辞概说
修辞
含义
一是指客观存在的修辞现象 二是指修辞知识或修辞学 三是指依据题旨情境运用特定手段,以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活动。
词语的锤炼
含义
词语的锤炼,古人称为“炼字”。 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时,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准确,还要求词语用得得体。
分类
意义的锤炼
声音的锤炼
句式的选择
辞格
含义
辞格,又称“修辞格”“修辞方式”和“修辞格式”是指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各种修饰、加工语言的特定格式。
分类
比喻
比喻,又称“譬喻”,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甲事物描绘乙事物或用甲道理说明乙道理的一种词。
比拟
比拟,是指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一种辞格。
借代
借代,又称“换名”,是指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他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辞格。
拈连
拈连,又称“顺拈”,是指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的一种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