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九上化学第二单元
九上化学第二单元知识框架,其中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于是:氮气(N₂)78%,氧气(O₂) 21%,稀有气体[氦气(He), 氖气(Ne),氩气(Ar),氪气,氙气,氡气]。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第二单元
空气的组成与测定
拉瓦锡
Hg+O₂→ ( △ ) HgO
HgO → ( △ ) Hg+O₂
准确组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于是:氮气(N₂)78%,氧气(O₂) 21%,稀有气体[氦气(He), 氖气(Ne),氩气(Ar),氪气,氙气,氡气]
测定方法
燃烧法:P+O₂→(点燃)P₂O₅
加热法:Hg+O₂→(△)HgO;Cu+O₂→ ( △ ) CuO(误差更小)
满足条件
①只与氧气反应,不与氧气反应
②只生成固体
氮气与稀有气体
氮气
氮气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与空气相近、难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氮气的用途
①保护气(防止与氧气反应)
②液氮:冷却剂、麻醉剂
③化肥(氮肥
氧气
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
液氧:淡蓝色
固氧:蓝色
化学性质
物质在氧气燃烧
⒈炭(C)燃烧:C+O₂→(点燃)CO(注:不充分燃烧); C+O₂→(点燃)CO₂( 注:充分燃烧)。
现象
在空气中,持续红热,无火焰
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无火焰
⒉硫(S)燃烧:S+O₂→(点燃)SO₂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⒊铁(Fe)燃烧:Fe+O₂→(点燃)Fe₃O₄
在空气中,不燃烧
在氧气中,火星四射,放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保护气
概念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
只由一个物质组成
混合物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物质组成混合而成的物质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
氧化
氧化性
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的性质
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得氧的反应)(与氧化合的反应)
剧烈氧化(发光放热):燃烧
缓慢氧化(只放热不发光):金属腐蚀、食物变质、橡胶老化(害); 呼吸、酒和醋的酿造(利)
制取氧气
工业
原理:利用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物理性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⒈原理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Hg → ( MnO₂) H₂O₂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₄→ (△) K₂MnO₄+MnO₂+O₂
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 KClO₃→ (△)(MnO₂) KCl+O₂
⒉装置
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
固-液不加热
收集装置
排水法
a.适用范围: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b.优点:收集的气体比较纯,且便于观察气体是否收集满
排空气法
a.适用范围: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
b.优点: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⒊检验氧气
1. 验满
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则以收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
将带火星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已收集满
2. 验纯氧
将带火星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是氧气
3. 验含氧
将正在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观察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