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三民主革命
高中历史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思维导图简版)
编辑于2020-09-05 13:17:49新航路开辟,殖民活动的详细知识清单,详细梳理了15世纪到17世纪中期欧洲历史的主要事件和趋势,特别关注了欧洲的经济、政治、社会变革以及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互动。,从经济角度看,欧洲经历了从积累财富到商业中心转移的过程。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通过海外探险活动获取了大量财富。政治和社会层面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欧洲国家通过海外探险和殖民扩张,不断拓展势力范围,逐渐确立了各自的殖民霸权。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详细知识导图,详细概述了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的三次工业革命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深远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导致了工厂成为主要的工业生产组织形式,而经济结构则显著地向工业化方向转移,农业比重减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如发电机、电动机等,引发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
详细概述了从1949年至今的新中国经济史,主要聚焦于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变迁。划分了几个关键的历史阶段:过渡时期(1949-1956年)、探索十年(1956-1966年)、文革十年(1966-1976年)、徘徊两年(1976-1978年)和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新航路开辟,殖民活动的详细知识清单,详细梳理了15世纪到17世纪中期欧洲历史的主要事件和趋势,特别关注了欧洲的经济、政治、社会变革以及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互动。,从经济角度看,欧洲经历了从积累财富到商业中心转移的过程。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通过海外探险活动获取了大量财富。政治和社会层面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欧洲国家通过海外探险和殖民扩张,不断拓展势力范围,逐渐确立了各自的殖民霸权。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详细知识导图,详细概述了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的三次工业革命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深远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导致了工厂成为主要的工业生产组织形式,而经济结构则显著地向工业化方向转移,农业比重减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如发电机、电动机等,引发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
详细概述了从1949年至今的新中国经济史,主要聚焦于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变迁。划分了几个关键的历史阶段:过渡时期(1949-1956年)、探索十年(1956-1966年)、文革十年(1966-1976年)、徘徊两年(1976-1978年)和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
暂无相关模板推荐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原因:阶级矛盾(根因)
经过:金田起义-天京事变-天京陷落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分配土地、产品,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评价:革命性,落后性,空想性
《资政新篇》
内容: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评价:革命性,先进性,不切实际
意义:反侵略,反封建
失败根因:农民阶级局限性
辛亥革命
历史条件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组织:兴中会、同盟会成立
思想:三民主义
经过:武昌起义1911
成果
1912.1.1建立中华民国
推翻清王朝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三权分立,主权在民,责任内阁
意义:第1部资产阶级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近代民主化进程的丰碑
历史功绩:反封建,反帝,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改变两半社会性质
失败根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成熟,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影响:1反帝反封2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3中国诞生奠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中共一大:中心任务
1922中共二大:确定纲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
背景:国共合作(1924国民党一大)
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经过:北伐
结果:失败(四一二、七一五政变)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斗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粉碎围剿、长征
根据地建设:井冈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开始: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防御阶段)
反攻序幕:1947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决战:1948.9-1949初三大战役
1949.4渡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