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世纪音乐
内容包括:教会音乐的发展、复调音乐的兴起、音乐理论成果、世俗音乐、中世纪音乐等。
编辑于2020-09-09 06:39:45中世纪音乐
教会音乐的发展
格里高利圣咏
概念
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以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之名命名的天主教音乐,因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也被称为素歌
形成
中世纪早期各地教堂的圣歌凌乱不统一,罗马教皇格利高里一世,从宗教利益出发,整理各地圣咏,规范教堂中的圣歌
法兰克国王丕平与罗马教皇形成政教联姻,进一步推行仪式和圣咏一体化变革,形成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内容和主体部分
以罗马传统为基础,融合高卢因素的礼拜仪式和圣咏
基本特征
功能
主要运用于基督教教仪活动中的日课和弥撒,排除世俗感性欲念,音乐具有节制和超脱的表情特征
音乐形式
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 以拉丁文为歌词,歌词来源于圣经和诗篇;
旋律节奏
不用变化音或装饰音;音域较窄,旋律以级进为主,多成拱形
旋律类型
同者反复后,装饰性下行;
柔和以级进音程为线条的旋律
节奏自由,无明显节拍,由歌词韵律决定; 音乐结构由歌词段落划分决定
咏唱类型
诵经祈祷:半念半唱的朗诵形式,旋律平淡
礼拜歌曲:旋律性强,风格肃穆神圣
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方式
音节式
纽姆式
花唱式
歌唱方式
齐唱、独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
评价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西方中世纪教会音乐的历史是围绕着建立、修饰、扩展格里高利圣咏而展开的
格里高利圣咏的发展
横向:附加段、继续咏(→ 宗教剧)
纵向:奥尔加农
对圣咏进行扩展、修饰,打破了圣咏音乐固有的模式
复调音乐的兴起
奥尔加农
概念
源于对圣咏的修饰及具有空间想象力的扩展,人们开始把格利高里圣咏作为定旋律,在其上方或下方附加一条平行四度,五度或八度的旋律与之对应,从此多声部复调音乐就产生了,这种最早的复调音乐被称为奥尔加农
发展
平行奥尔加农
格里高利圣咏下方附加一个构成四度、五度、八度音程平行进行的平行声部
平行奥尔加农的变体
两个声部同音斜向进行, 进入四度音程后, 再平行进行, 结束时回到同音
自由或反向的奥尔加农
圣咏作为定旋律置于低声部, 上方的附加声部除了与低声部构成平行进行或斜向进行外,还常常构成音对音的反向进行
花唱式奥尔加农
在声部交错或超越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下声部转向上声部,表现出流动性和装饰性, 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 。无明显节拍特征, 活跃、华丽的上声部与下方缓慢、静止的圣咏声部形成鲜明对比。上方的附加声部变成了旋律声部, 圣咏旋律则成为衬托上方旋律的低音进行, 被称为" 持续声部"(tenor)
迪斯康特
狄斯康特在发展中有几种解义, 但通常把它与奥尔加农联系在一起的解释居多,即在多声部音乐创作中, 运用音对音的织体形态和节奏模式, 使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 这与奥尔加农即兴式的松散结构有很大区别
奥尔加农➕ 音对音的织体形态& 节奏模式
圣母院乐派复调中孔杜克图斯的发展
特点
1⃣️ 分节歌形式,不依赖圣咏,放弃定旋律,以自创旋律为基础;
2⃣️包括二至四个声部, 常见为三声部, 一般采用狄斯康特的节奏型;
3⃣️拉丁文演唱,歌词内容较自由, 包括宗教、道德、政治、历史等世俗内容。
从克劳苏拉到经文歌的发展
克劳苏拉
概念
经文歌的前身,是礼拜中的一个音乐片段
形成
最初用来在礼拜仪式中替代同样的圣咏片段,因此又称为“替换克劳苏拉”,后逐渐发展成独立的复调体裁
特点
低声部通常以格利高里圣咏为持续调,大部分为二声部复调,上方声部无歌词
创作风格,属于圣母院乐派风格的迪斯康特
经文歌
概念
13 世纪后期盛行的一种无伴奏合唱复调音乐,在克劳苏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上方声部有歌词的克劳苏拉就是经文歌
特点
“复歌词”
概念
13 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为三声部,圣咏声部的拉丁歌词与上方两个声部的法语歌词同时在吟唱中出现——“复歌词”现象
特点
通常两种歌词表达的内容也不一样,出现了爱情等世俗内容
后期出现了器乐伴奏
评价
复歌词现象及器乐伴奏的加入,说明中世纪宗教音乐已经渗入世俗因素,并且促进了作曲家理性作曲意识的发展,这种体裁形式一直流行到16 世纪
评价
多声部复调音乐的产生对于西方音乐历史具有划时代意义
1⃣️促成声部协和的对位准则的确立
2⃣️推动节奏和记谱理论的发展, 唤起了理性的作曲意识
圣母院乐派(古艺术代表)
概念
12 至13 世纪在法国巴黎圣母院中产生的乐派
主要贡献
1⃣️中世纪晚期复调最有活力的中心, 复调音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不仅数量最多, 而且最精致
2⃣️在复调节奏的记谱上发展得最完善, 也有所创新, 节奏模式在这里得到了丰富的运用
作曲家 现在所知最早的中世纪作曲家
莱奥南
擅长写作华丽奥尔加农,著有《奥尔加农大全》,华丽奥尔加农题材,在他手中发展到了顶峰
佩罗坦
在迪斯康特写作中,对发展音对音作曲技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音乐理论成果
纽姆谱
概念
大约产生于8 世纪,9 世纪得到普遍应用。为记忆圣咏,在歌词上方写下简单的记号,指示声调变化
评价
只能起到提醒旋律大致走向,唤起对音乐记忆
圭多
简介
中世纪最重要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僧侣圭多发明四线谱、创立六声音阶、首调唱法及“圭多手”
贡献
四线谱
背景
为了更准确地记录音高,中世纪中期的僧侣们在纽姆谱的基础上开始用线表示具体的音高。最初只用一条红色的线代表F音,后来又在上方加进第二条黄色的线代表C音
贡献
在前人的基础上,将线加至四根,发明四线谱,为五线谱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六声音阶
目的
主要为学唱圣咏而设计
音阶结构及唱名
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 ut re mi fa sol la
从G 、C 、F 开始分别构成三种六声音阶, 其中F 六声音阶必须将B 降低半音
不同高度的六声音阶都采用相同的六个唱名, 实际上这就是现在首调唱名法的由来
圭多手👋
用一个手的各关节提示不同的音名以帮助僧侣们记忆音阶和唱名,适用于六声音阶,有利于传播六声音阶和和便于学习记忆圣咏
有量记谱法
概念
13 世纪, 德国的音乐理论家弗兰克在《有量歌曲艺术》一书中, 提出标明音的长短的设想, 促成了" 有量乐谱" 的产生
发展
记谱中出现长短不同的四种黑头音符
15 世纪, 线谱逐步定型为五线谱, 黑符头变为白符头,增加了三种有符杆和符尾的短音符
评价
其出现使纽姆谱的发展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今天所使用的现代五线谱符号由此转换而来
评价
调式音阶理论、记谱法和唱名法的产生、促进了西方专业音乐的启蒙,完成了简单→复杂的音乐表现方式的飞跃,使西方专业音乐成为了完整、规范的体系而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格里高利圣咏所带来的,富有历史价值的重要贡献
世俗音乐
拉丁歌曲
孔杜克图斯(单声)
纲要
戈利亚德歌曲
方言歌曲
法国游吟诗人
概念
中世经中后期产生于法国南部游吟奏乐的风气,兴盛于11世纪~13世纪末。十字军的尚武精神与骑士风度衍生的音乐表现,促成了游吟诗人的形成和发展
群体构成
宫廷贵族和骑士阶层, 以及有オ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
音乐活动
不仅创作诗歌、谱写曲调,还演唱
音乐风格
歌曲大多为单声,即兴弹唱时常加上伴奏 因语言的不同:法国南部的特罗巴多& 北部的特罗维尔
1⃣️南方歌曲分句不明确,旋律优美、细腻, 节奏比较复杂自由;
2⃣️北方歌曲旋律轮廊分明规整,朴实直率, 与民歌接近
音乐内容
爱情题材为主, 其中" 宫廷之恋" ( 主要指骑士一族对已婚贵妇人的爱慕) 的题材最为流行, 是骑士文化的一种体现
德国恋诗歌手&名歌手
巴歌体
名歌手:市民阶层
意大利巴拉塔& 劳达赞歌
“新艺术”时期
概念
音乐史上通常把1300—1450 年这一百五十年间, 称为" 新艺术" 时期。" 新艺术" 主要在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展开, 它与以往的艺术— —"古艺术" 产生对峙
特征
1⃣️将世俗音乐的活力注人到宗教体裁中, 崇尚以母语写作世俗歌曲
2⃣️在理论、作曲技巧、音乐风格上呈现出新的现象。音乐家们采用与以往不同的复调音乐语言与音乐手法(主要是节奏)
具体表现
① 记谱法:增加了更小的音符时值, 二分法代替三分法
② 节拍节奏:时值节拍的结构日趋规律, 力求节奏的简明与匀称
③ 旋律:出现了兰迪尼终止式的旋律格式
④ 和声理论:三度和六度被作为协和音程处理, 禁止平行五度、八度的连续进行。为避免三全音的出现,有时会使用“伪音”,促进了和声理论的发展。
⑤ 调式运用:古代的调式由于导音的引入而发生变化, 并逐步向现在的大小调过渡( 最终在16 世纪完成) 。
⑥ 创作:运用等节奏的作曲方法,较少运用固定调(定旋律)形式, 多采用自由创作方式
代表人物
法国马肖
简介
重要代表人物,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位作品保存最为完整的音乐家, 也是中世纪晚期法国音乐的集大成者
贡献
经文歌创作
以三声部为主,持续声部常由器乐担任, 上方两声部为人声。常采用法文歌词, 用法国歌瑶曲调代替圣咏旋律, 重视等节奏经文歌技术的运用
等节奏技术特征:通常在经文歌的低声部利用固定音列、固定节奏这两个要素周期性反复出现, 使经文歌建立于一种统一的逻辑结构(了解)
弥撒曲创作
在《圣母弥撒》中第一次将常规弥撒的五个段落作为一个整体,各乐章之间有明显的对比, 而且出现了当时少见的四声部织体
世俗歌曲创作
马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确立了当时法国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维勒莱(重复诗歌)、回旋曲以及叙事歌等, 主张音乐应传达人们的情感体验, 重视对歌曲表现力的挖掘
意大利兰迪尼
简介
中世纪意大利最有影响力的盲人音乐家,他精通管风琴的制造、演奏及调律,在音乐创作上也有突出成就
音乐特点
作品全部是世俗音乐,大部分作品都是叙事歌,创作风格以甜美、抒情见长, 不追求复杂的技巧。 创有著名的" 兰迪尼终止式", 即一种旋律格式, 也被人称为si — la — do 终止式。
意大利新艺术时期的艺术体裁
牧歌
简介
14 世纪初意大利重要的音乐体裁, 与13 世纪的孔特克图斯有一定联系。这时期的牧歌多为二声部, 偶尔也有三声部形式
特点
在内容上, 以田园诗和爱情诗为主, 也涉及政治讽刺和道德寓意的揭示
在音乐形式上, 采用模仿手法, 高声部旋律性较强, 低声部多为类似于和声进行的长时值音符处理
在语言上, 使用方言
猎歌
简介
标题性的世俗多声部音乐
特点
在三声部的猎歌形式中,上方两声部采用卡农式轮唱, 低声部自由发展
猎歌具有描绘性,常与狩猎场景相联系, 有时也用来描绘集市等热闹、动感的场面
叙事歌
原指舞蹈伴唱歌,是意大利“新艺术”时代较成熟的音乐, 为经文歌继续发展的雏形
评价
民间音乐要素被运用到了专业音乐创作中,将世俗音乐的活力,以宗教音乐传统技术手法相结合,增加了音乐表现力,扩大了音乐表现范围,丰富了音乐情感的表达方式
新的技术手法都表现出音乐应该传达人类的情感体验,在创作观上的重大变化
中世纪乐器
分类(场所、功能)
1⃣️宗教音乐中使用的乐器:管风琴;因声音宏大,气势威受到教会偏爱
2⃣️弦乐器:从罗马继承下来的里拉、竖琴、西班牙传人的琉特琴、索尔特里琴。此外, 还有一种被称为" 维埃尔" 的提琴类乐器, 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维奥尔琴和现代小提琴的前身
中世纪音乐对西方音乐的影响
1⃣️天主教音乐是中世纪音乐发展的主流, 它对后世音乐艺术的传播和保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从天主教音乐的来源上看, 欧洲音乐除了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外, 还受到犹太教( 希伯来) 的影响, 有东方拜占庭音乐文化的因素, 因此西方音乐的源头不是单一的, 它有东方音乐文化的种子。
3⃣️复调音乐的诞生改变了音乐的发展方向, 对后世音乐的复调思维、和声构成以及人们的听觉感官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记谱法的出现和完善,结束了 "无名氏"的音乐作品时代, 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音乐现象, 即作曲家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