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理学-抗菌药物总论
内容包括:抗菌药物概论、b-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和抗结核药。
编辑于2020-09-12 22:25:12抗菌药物总论
抗菌药物概论
常用术语
抑菌药
仅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无杀菌作用
杀菌药
抗菌谱
指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最低抑菌浓度(MIC)
指在体外实验中,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衡量抗菌药物活性的指标
最低杀菌浓度(MBC)
指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或使细菌数量减少99.9%的最低有效浓度,衡量抗菌药物抗菌活性的指标
化疗指数(CI)
是评价化学治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重要指标(LE50/ED50,化疗指数俞大,表明该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越小,则临床应用价值越高)
抗生素后遗效应(PAE)
首次接触效应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影响细菌叶酸代谢
抑制核酸合成
细菌的耐药性
定义
又称耐药性,一般是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耐药性产生机制
产生灭活酶
水解酶:如b-内酰胺酶可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如耐PG金葡菌)
钝化酶:又称合成酶
改变细胞浆膜通透性
细菌体内靶位的改变
改变靶位结构、产生新的靶蛋白(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增加靶蛋白的数量
其他:细菌代谢途径的改变,产生生物膜
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尽早确定病原菌
按适应症选药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抗菌药物作用性质分类
一、繁殖期杀菌药: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二、静止期杀菌药:如氨基苷类、多黏菌素
三、速效抑菌药: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
四、慢效抑菌药:如磺胺类
联合用药可能产生的结果
一、二协同
一、三拮抗
二、三相加
一、四相加
b-内酰胺类及其他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
抗菌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激活细菌自溶酶
b-内酰胺类抗生素
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
特点
性质较稳定,临床应用广泛
溶水不稳定,现配现用,口服无效
脑膜炎可用,原形排泄
青霉素+丙磺舒,提高血药浓度,延长t1/2
抗菌作用
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革兰阴性球菌和各种致病螺旋体
记诵小段子
废草溶了长葡萄
白炭破气也能好
勾搭梅毒回归热
下治淋病上流脑
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
一般剂量下毒性反应不明显,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
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首选)
防治措施
详细询问病史、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避免在饥饿时注射青霉素
准备急救药物(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和急救设备
初次使用,用药间隔48以上,做皮肤过敏试验
患者每次用药后需观察30min,无反应方可离去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首先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0.5-1.0mg,严重者应稀释后缓慢静注或滴注,必要时加入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
现配现用
赫氏反应
应用青霉素G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鼠咬热或炭疽等感染时,患者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发咽痛、肌痛、心跳加快等症状。
其他
大剂量青霉素钾盐或钠盐静脉滴注,可引起明显的水电解质紊乱
半合成青霉素
口服耐酸青霉素
青霉素V
耐酶青霉素
甲氧西林
对产青霉素酶的金色葡萄球菌有良好作用
同类药物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
广谱青霉素
除了广谱,一无是处
G+(max):耐药金葡菌
G-(max):绿脓杆菌
均无效
代表药物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
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
代表药物:羧苄西林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同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抑菌目的。本类药也属于繁殖期杀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b-内酰胺酶较稳定及过敏少等特点。
抗菌特点
第一代头孢菌素
抗G+ +++,抗G- -;且抗耐药金葡菌,之后便一代不如一代。
第二代头孢菌素
抗G+ ++,抗G- ++;中庸
第三代头孢菌素
抗G+ -,抗G- +++;抗绿脓杆菌越来越好
第四代头孢菌素
替代老三,抗G-;可用于治疗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细菌感染
药物相互作用
头孢菌素与其他有肾毒性的药物合用可加重肾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强效利尿药。与乙醇同时应用可产生”戒酒硫样反应“,故用药期间或停药3d内应忌酒。
非典型b-内酰胺类抗生素
亚培安南(全能选手)
对耐药金葡菌和绿脓杆菌有效,但对MRSA无效
b-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复方制剂
b-内酰胺酶抑制剂仅具有弱抗菌作用,但可以抑制b-内酰胺酶。该类药物与b-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或组成复方制剂使用,可增强后者的药效,扩大抗菌谱。
代表药物:克拉维酸、舒巴坦
代表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万古霉素
可杀灭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
红人综合症
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
抗菌机制
可难逆性的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因细菌的核糖体与哺乳动物的核糖体不同,故对哺乳动物的核糖体无明显影响
临床应用
军团菌病、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百日咳和空肠弯曲杆菌
记背小段子:百支空军都选红,衣服淋湿都勇猛
可治疗对青霉素过敏或对青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菌感染,如耐PG金葡菌
可治疗青霉素过敏(首选药)
(林可霉素类)克林霉素
抗菌机制
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因其作用部位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和氯霉素相同,故与其合用时因相互竞争结合部位,可产生拮抗作用
临床应用
对金葡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非常有效(首选药)
对金葡菌(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除外)有效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分类
天然来源
来自链霉菌的:链霉素、妥布霉素等
来自小单胞菌的:庆大霉素、西索米星等
半合成品
阿米卡星
体内过程
氨基糖苷类极性强,解离度大,口服不易吸收,采用非肠道途径给药
抗菌机制
作用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损伤细菌细胞膜,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
抗菌作用
抗G-为主,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
氨基糖苷类对MRSA、MRSE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铜绿假单胞菌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敏感,其中以妥布霉素最强
不良反应
耳毒性
耳毒性包括前庭功能障碍和耳蜗听神经损伤
用药注意
临床上氨基糖苷类应避免与万古霉素、强效利尿药、镇吐药、甘露醇等其他有耳毒性的药物合用
妊娠期和哺乳期禁用
新生儿、婴幼儿和老年人尽量避免使用(监测血药浓度)
肾毒性
诱发药源性肾脏衰竭
用药注意
临床使用时避免与肾毒性药物合用,如强效利尿药、顺铂、第一代头孢菌素和万古霉素
神经肌肉阻断
引起呼吸肌麻痹,抑制呼吸
用药注意
避免与肌松剂、全麻药合用,重症肌无力和低血钙患者禁用
新斯的明和钙剂抢救
变态反应
过敏性休克
用药注意
葡萄糖酸钙+肾上腺素抢救,严重时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
代表药物
链霉素
对土拉菌病(兔热病)和鼠疫有特效,常为首选
与青霉素合用可治疗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肠球菌等引起的心内膜炎
链接兔和鼠
庆大霉素
全能选手:耐药金葡菌和绿脓杆菌有效
对沙雷菌属作用更强,为氨基糖苷类中的首选药
口服可用于胃肠道手术术前预防和术后感染
特殊给药方式
心室内注射:肾上腺素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静脉注射:地西泮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
抗菌作用
氟喹诺酮为广谱杀菌药,对革兰阴性菌具有强大作用。第三代喹诺酮对铜绿假单胞菌、金色葡萄球菌及产酶金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抗菌机制
对于G-,抑制拓扑异构酶II(DNA回旋酶)
对于G+,抑制拓扑异构酶IV,干扰细菌DNA复制
临床应用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性尿道炎
呼吸系统感染:常用于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等引起的支气管炎,也可用于革兰阴性菌、金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肺炎和支气管炎,以及青霉素高度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染
肠道感染与伤寒:首选用于治疗志贺菌引起的急、慢性菌痢和中毒性菌痢。
氟喹诺酮类对脑膜炎球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不良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兴奋。避免用药剂量过大,有精神病或癫痫病史忌用、避免与茶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
皮肤反应及光敏反应
光敏反应表现为光照部位皮肤出现瘙痒性红斑,严重者出现皮肤糜烂、脱落,停药后可恢复。用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阳光和紫外线照射
软骨损害
可损伤幼龄软骨。因此,儿童,哺乳期妇女和孕妇以及运动员不宜使用此药
磺胺类抗菌药
磺胺类及其乙酰化物在碱性尿中溶解度高,在酸性尿液中易结晶析出,结晶物可造成肾损害
防治
增加饮水量
用药时服用等量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老年人肾功能差的慎用
抗菌机制
通过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磺胺类与PABA(对氨基苯甲酸,原料)的结构相似,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止细菌二氢叶酸合成,从而发挥抑菌作用。
临床应用
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磺胺嘧啶SD)
抗结核病药
一线抗结核药(七仙女)
异烟肼(一线中的一线)
抗菌机制
抑制分枝菌酸合成,只对结核杆菌有效
体内过程
快代谢型(黄种人)
乙酰异烟肼®易致肝损害(防治:监测肝功能,必要时用保肝药)
慢代谢型(白种人)
原型异烟肼®易致神经系统毒性(防治:维生素B6)
利福平
抗菌机制
通过抑制病原体DNA依赖性RNA聚合酶从而抑制病原体RNA的合成,发挥其抗菌作用
体内过程
可随痰液、唾液、泪液、汗液、尿液及粪便排出,并使其呈现橘红色®七窍流血
乙胺丁醇
吡嗪酰胺
利福布汀
利福喷汀
链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