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实验心理学第四章:反应时法
实验心理学第四章:反应时法知识点总结。
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下图整理普通心理学-人格部分知识点的笔记。
教育心理学概述笔记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重要知识点整理如下,可酌情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反应时法
反应时概述
含义:时间 刺激施于有机体后 有机体明确做出反应 简称:RT
简史: 贝瑟尔:人差方程式:B-A=1.233’ 赫尔姆霍兹:人的神经传导速度 60m/s 唐德斯:唐德斯反应时ABC (反应时正式引入心理学领域)
速度-准确性权衡
种类
A反应时(简单反应时):一个刺激 一个反应 A=基线时间
B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多个刺激 多个反应 B=基线时间+辨别时间+选择时间
C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多个刺激 一个反应 C=基线时间+辨别时间
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刺激变量(外部因素)的影响
1.刺激呈现的感觉通道 2.刺激强度 3.刺激的物理特征 4.复杂程度 5.刺激呈现的方式
机体变量(内部因素)的影响
1.机体适应水平 2.准备状态 3.练习次数 4.动机和态度 5.年龄因素和个体差异因素 6.被试的身心状态 7.被试心向:速度-准确性权衡
反应时技术
减法反应时技术
含义:两种反应时的差即: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应用:心理旋转实验(库伯,谢帕德) 证明短时记忆包括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的实验(波斯纳)
加法反应时技术
含义: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 这一系列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 前提:系列加工 目的:证明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 并辨别各自的先后顺序 逻辑: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则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若没有,则作用于不同阶段 应用: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斯滕伯格)
开窗技术
含义: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应用:字母转换实验(汉密尔顿,霍克基)
内隐联想测验
基本原理:实验中包含相容任务和不相容任务 相容任务:反应时短 不相容任务:反应时长 实验:花虫实验 变式:Go/No-Go联想测试、外在情感性西蒙任务
序列反应时
基本原理:固定序列和随机序列的反应时差异说明 固定序列中的心理过程被易化 证明了 内隐学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