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修法基(详细版)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关笔记整理,下图内容十分详细,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能够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收藏起来。
编辑于2020-09-27 15:56:03思修
绪论
我们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提示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人生的青春之问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人生与人生观
人生:人的生命活动的社会旅程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目的
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态度
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应该如何生活
人生价值
回答什么样人生才有价值
自我价值 社会价值 相互区别,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世界观和人生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回答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正确的人生观
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乐观
务实
进取
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评价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实现条件
客观实际
个人条件
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得失观
苦乐观
顺逆观
生死观
荣辱观
反对错误人生观
反对拜金主义
反对享乐主义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成就出彩人生
与历史同向
与祖国同行
与人民同在
子主题
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理想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特征
超越性
实践性
时代性
信念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定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特征
执着性
多样性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昭示奋斗目标
提供前进动力提高精神境界
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考理想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
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体现了科学性好革命性的统一(基本特征)
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以全人类解放为己任
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马克思主义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观点
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矛盾
辩证看待矛盾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生华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中国共产党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及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
伟大创造精神
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面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是破除社会发展障碍,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引擎
创新: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动力(关键是人才) 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激发创造的精神动力
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大好河山
爱骨肉同胞
爱灿烂文化
爱国家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必须坚持立足民族有面向世界
做忠诚爱国者
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促进民族团结
增进国家安全意识
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增强国防意识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做改革创新的新生力军
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
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夯实创新基础
培养创新思维
投身创新实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体人民的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内涵: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 体系的关系
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相辅相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系的精神内核 体现~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特征 反映~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是~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与~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价值观的意义
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需要
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坚定价值观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先进性,真实性
四个自信: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扣好人生的扣子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什么是道德
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人类社会特有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道德的起源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的本质
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具有阶级性
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功能
认识功能
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规范功能
调节功能
作用
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道德的发展变化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强调道德修养中舍道德践履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集体利益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和劳动观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家庭美德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和文明相亲相爱。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
不能误把友情当爱情。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学思并重。审查克己,慎独自律。知行合一。积善成德。
锤炼高尚道德品格。
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
激发正向倒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向道德模范学习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引领社会风尚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的历史发展。
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同意。
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
法律执行。
法律适用。
法律遵守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我国宪法的地位。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严格。
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宪法相关法。
民法,商法。
民法总则。
行政法。
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监督的法律规范。
经济法。
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干预和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
社会法。
是调整劳动关系报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利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刑法。
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原则。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诉讼法。
非诉讼程序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特点。结构完整。机制健全,资源充分,富有成效。 内容。政治和组织保障。人才和物质条件保障。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保障。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建党100周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实施体系,有力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的最高价值追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全民守法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权大还是法大?党和法治的关系问题是法治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推动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正确道路。
培养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法律义务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依法行使法律权利
依法履行法律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