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诗歌题材分类
诗歌根据题材分为咏物诗,怀古诗,山水田园诗等,下图共包括十一种题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诗 歌 的 分 类
山水田园诗
内容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艺术手法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代表诗人(作)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意象
惜别送别诗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代表作
《南浦别》白居易,《赠汪伦》李白,《赠别》杜牧,《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别董大》高适
思乡怀远诗
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闻雁》韦应物,《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邯郸东质夜思家》白居易
子主题
讽喻诗 (出题少)
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
《硕鼠》、《伐檀》、《蜂》(唐·罗隐)、《轻肥》、《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
哲理诗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
边塞诗
盛唐
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
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宋代
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代表诗人
高适,岑参,王昌龄
咏史怀古诗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①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②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③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评击社会现实。
《越中览古》李白,《石头城》刘禹锡
咏物诗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
即景生情诗 (咏怀诗)
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抱负、恨别、怀远、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
比兴,象征,联想
酬赠诗
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诗歌作品。
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爱情(闺怨)诗
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