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分享版
高中政治必修四 文化部分思维导图,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注意: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文化的力量实质上是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 但经过经实践,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选必一9中 国 与 国 际 组 织思维导图。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选必一7中 国 与 国 际 组 织思维导图。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选必一6走 进 经 济 全 球 化思维导图。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什么是文化
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注意: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文化的力量实质上是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但经过经实践,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特点
文化与实践: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防盗:资料来自 理论上可行。
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促进,落后阻碍。文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文化与个人: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文化与文明:只要是文明都是积极向上的,但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具有双重作用。
文化与物: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文化的功能
文化的基本功能
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文化对民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对人
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是什么
形成和发展: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主要内容
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
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
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包容性
为什么
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彰显着文化自信。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当代价值
能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怎么做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同时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不忘本来,善于继承。防盗标识:资料来自小红书博主理论上可行,请尊重原创,不要盗图售卖。
对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意这一部分属于第三框的第一目内容,下面省略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核心:爱国主义
地位:是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等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作用: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丰富和发展
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保持不变,但具体内涵因时而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精神。与民族精神关系常用词:集中体现、传承和弘扬、重要内容、丰富和发展等。
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永远的精神火炬。
继承: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发展:立足实践,促进民族精神的创新,实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给民族精神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新时代的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的要求:要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