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本知识补充导图,待完善待补充。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让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为高中政治必修一内容,详见如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形成原因
资本主义剥削下残酷现实+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回答资本主义怎么剥削&资本主义矛盾即可)
发展阶段
16世纪~17世纪:文学语言批判资本灾难+描述理想
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闵采尔
18世纪:法律角度批判私有制、法律条文提出公有制原则
摩莱里《自然法典》、马布利《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
18C资本主义从简单协作→工厂手工场
19世纪:设想(最高阶段)
法圣西门(贵族)
实业制度:实业家与学者领导
采取说服办法
法傅立叶(经商)
和谐制度:以普遍协作代替个人竞争
富翁出资
英欧文(工厂管理者)
1824新和谐社会共产主义新村实验:美国移民区
无法维持
失败及原因
根因:
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生产力状况不匹配
1.法国未机器工业,英未完成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很不充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未充分暴露
2.无产阶级刚从劳动群众中分离出来,尚无能力独立行动
基本原因:
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美好蓝图
c.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b.看不到广大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a.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找不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不知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a.资本主义发展本质规律
b.无产阶级历史地位
c.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直接动力
影响or意义
积极性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诉求
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
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暴露、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矛盾激化
工人运动的兴起
19C三大工人运动: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里纺织工人起义
无产阶级反资产阶级——阶级斗争基本三形式
经济斗争
经济罢工、游行示威
政治斗争
政治罢工、游行示威、议会斗争、武装起义、革命战争
思想理论斗争
意识形态、革命理论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创立
创立者:马克思 恩格斯
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2.资发;3.工运【见上表】
理论创立过程科学性:将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相结合
吸收理论:
德国古典哲学→唯物史观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论
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
唯物史观
揭露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剩余价值论
揭露剩余价值的来源、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方向
物剩-总意义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1848《共产党宣言》发表
意义:
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主要观点:
两个必然: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一个政党: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
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与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
性质
特点
任务
策略原则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马克思主义の意义/地位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十月革命意义
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
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