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冠
关于新冠的思维导图,新冠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新冠病毒是具囊膜、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主要寄生在脊椎动物中。
编辑于2023-09-30 11:15:31 上海新冠病毒 SARS-CoV-2
基本性状
分类:新冠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
定义:新冠病毒是具囊膜、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主要寄生在脊椎动物中。
大小:直径约60-140nm,基因组5′端具有甲基化的帽状结构,3′端具有poly(A)尾,基因组全长约27-32kb
形状: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冠状,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蘑菇状蛋白刺突
耐冷不耐热。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结构组成
基本结构(核衣壳)
核心:线性单股正链的RNA
与双链DNA相比更容易变异所以变异株多
蛋白质衣壳
功能
结构决定功能
①衣壳具有抗原性
②可保护病毒核酸
③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④区分不同病毒
辅助结构
包膜
含有宿主细胞膜和核膜成分,包括脂质、多糖(来自宿主)和少许蛋白(来自病毒)
双层膜
功能
结构决定功能
①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
②与病毒入侵有关,参与感染
③具有抗原性
糖蛋白
刺突蛋白,是受体结合位点、溶细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点
包膜蛋白、膜蛋白、核衣壳蛋白,负责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新生病毒出芽释放与病毒外包膜的形成
病毒的增殖
复制周期
吸附:通过病毒表面的吸附蛋白与易感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相结合
注入
融合
生物合成
病毒复制酶的翻译
进入和解包膜后,基因组RNA作为转录本,ORF1a的帽依赖性翻译产生多蛋白pp1a
基因组转录和复制
使用基因组RNA作为模板,冠状病毒复制酶合成全长负义反基因组,作为合成新基因组RNA的模板
聚合酶可以在称为转录调节序列的特定位点对基因组进行不连续转录期间切换模板,产生一组 5′ 嵌套的负义 sgRNA,用作于合成一组 3′ 嵌套的正义 sgRNA
结构蛋白的翻译
新冠病毒sgRNA在功能上是单顺反子,只有5′-最ORF以帽依赖性方式翻译
结构蛋白经过翻译后修饰,调节其功能
病毒粒子装配
衣壳包装相应核酸形成核衣壳
发生在ER-高尔基体中间区室(ERGIC)中
M蛋白的同型相互作用为病毒粒子形态发生提供了支架
M-S和M-N相互作用有助于结构组分募集到组装部位
出芽释放
发芽进入ERGIC的冠状病毒颗粒在光滑壁囊泡中运输, 并通过分泌途径运输,通过胞吐作用释放
感染
传播途径
直接传播
气溶胶传播
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或感染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
奥密克戎症状
上呼吸道症状较重,咳嗽、咽痛、鼻塞较多,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伴有发烧症状,以中度发热为主,38.5℃左右较多
肌肉酸痛、发热、乏力等症状
部分患者会转为肺炎
致病原理
肺泡中有两种细胞,一类和二类.。 一类是小而薄的细胞,用于气体的交换 二类细胞会分泌一种由脂质和蛋白组成的、覆盖在肺泡内壁的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这会使肺泡的表面积以及体积增加
在新冠病毒进入呼吸道之后,它会顺着呼吸道,进入我们的肺部,最终到达肺泡
新冠病毒进入肺泡之后,会攻击二类细胞,使肺泡之内无法再形成pulmonary surfactant且肺泡体积缩小。肺泡的体积缩小之后,无法满足我们日常活动的供氧需求
肺泡的体积缩小之后,无法满足我们日常活动的供氧需求,所以肺部肌肉会不停扩张,试图增加肺泡的体积。在不断扩张的肺部肌肉和已经崩塌的肺泡之间,便会形成一块气压很低的区域,让炎性积液趁虚而入。
感染类型
隐性感染:不引起临床症状感染
显性感染
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普通型:具临床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重型/危重症
成人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出现气促,RR≥30 次/分;
2.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高海拔(海拔超过 1000 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760/大气压(mmHg)]。
4.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 24~48 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
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持续高热超过 3 天;
2.出现气促(<2 月龄,RR≥60 次/分;2~12 月龄,RR≥50 次/分;1~5 岁,RR≥40 次/分;>5 岁,RR≥30 次/分),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
3.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4.辅助呼吸(鼻翼扇动、三凹征);
5.出现嗜睡、惊厥;
6.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
治疗
轻症/普通型:在合理服用相关药物下,一般7~10天可自愈
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等
退烧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止痰药:复方甘草片、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
流鼻涕:扑尔敏,氯雷他定等
咽痛咽干:华素片,西瓜霜含片等。
止咳药:复方鲜竹沥液、宣肺败毒颗粒、急支糖浆
重症/危重症: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预防措施
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人群聚集处,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感冒或流感样症状的人
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交通工具时,注意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注意手卫生,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准备常用物资,如体温计、一次性口罩、家庭用消毒用品等
打喷嚏或咳嗽时不要用手去捂,要用手肘部或纸巾遮住口、鼻
注意营养、合理饮食,肉类、禽类和蛋类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居室及工作场所保持清洁,勤开窗,多保持通风状态
注意多喝水、多休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以提高个体免疫能力
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在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例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等症状出现时,及时监测体温
最新研究进展
期刊《柳叶刀》:最可靠研究显示,1/8新冠患者会出现长期后遗症
2022年8月6日,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 Judith G M Rosmalen 教授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题为:Persistence of somatic symptoms after COVID-19 in the Netherlands: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的研究论文。
基于荷兰大规模人口的研究首次将“长期新冠”患者与未感染人群中的症状进行了比较,并测量了个体在感染新冠肺炎前后的症状。
The lancet:香港科兴疫苗和mRNA疫苗接种的防护效力与不良反应
2022年07月29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研究团队在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发表题为“Safety of an inactivated, whole-virion COVID-19 vaccine (CoronaVac) in people aged 60 years or older in Hong Kong: a modified self-controlled case series”的研究成果。
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灭活疫苗不良事件发生率从0到每10万人57.49不等,第二剂后唯一显著增加的风险是过敏反应(如荨麻疹、湿疹、带状疱疹等),发生率为2.61%。研究人员建议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持续监测。
君实生物:相较于辉瑞Paxlovid,VV116组临床恢复时间更短
12月29日,全球知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线发表了君实生物旗下口服核苷类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物VV116(JT001)对比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药物(Paxlovid)用于伴有进展为重度包括死亡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早期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NCT05341609)成果。 这也是NEJM发表的首个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冠创新药临床试验。
该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牵头开展,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首个针对中国COVID-19患者开展的小分子口服抗病毒药物“头对头”Ⅲ期临床研究。
结果显示,研究主要终点达到设计的非劣效终点,相比Paxlovid,VV116组的临床恢复时间更短,安全性方面的顾虑更少。
新冠治疗药物在国内获批上市
2021年12月,腾盛博药子公司腾盛华创的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获批上市,成为我国首款上市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从研究到获批用时不到20个月。
美国疫苗X杂志:新冠多肽疫苗混合常规破伤风疫苗以后免疫接种,可大大增强新冠多肽疫苗的有效
来自美国康涅狄克州百灵医疗公司的邓卫文博士和宾州大学教授Sweeney博士不久前在美国的疫苗X杂志发表了这一项研究成果。
这是新冠疫苗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成果。混合接种常规破伤风疫苗, 可用于提高新冠灭活疫苗的有效性,有可能达到或者超过新冠mRNA疫苗的功效,同时也避免了mRNA疫苗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