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婴儿心理发展1思维导图
满满的知识点!心理学学习笔记分享!这份思维导图整理了发展心理学中较为重要的章节。主要讲了婴儿心理发展的婴儿生理及动作的发展、婴儿言语的发展、婴儿的认知发展、婴儿的气质和婴儿的情绪社会发展的内容。能让你们更方便快速的去学习!建议收藏学起来!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婴儿心理发展
婴儿生理及动作的发展
生理
概念:婴儿躯体各个部分及各种器官组织的结构和机能的生长发育过程
婴儿大脑功能
婴儿大脑形态
脑重与头围
大脑皮质
神经细胞结构简单,神经纤维短而少
婴儿大脑机能
脑电图
皮质中枢
大脑单侧化
动作
婴儿动作的发生:胎儿期的动作主要有两种;胎动和反射活动
规律
朱智贤
由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从身体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生理及动作
从身体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生理及动作
陈帼眉
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婴儿最早获得的是头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
意义: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促进空间认知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婴儿言语的发展
理论
强化说——巴甫洛夫
转化生成说——乔姆斯基
模仿说——阿尔伯特
认知学说——皮亚杰
前言语的发展
概念: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
阶段
第一阶段(0-3个月)简单发音
第二阶段(4-8个月)连续音节阶段
言语的发展
婴儿言语的发生事件基本在10-14个月之间
单词句(1-1.5岁)
单个字或单个音重复
一词多义
以词代句
以音代物
双词句(1.5-2岁)
简单语法的掌握(2-3岁)
婴儿的认知发展
婴儿感知觉的产生发展
感觉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触觉
知觉
方位知觉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在个体出生6个月后迅速发展起来,一般认为这是由神经系统的成熟决定的,但也可能与爬行经验有关
如何研究婴儿的认知特点
反射行为一一适当的刺激引出相应的反射行为
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注意的发展
发生:注意从其发生来看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这种定向反射是先天的,无条件的,因此婴儿一出生就具备注意能力。这种注意是无意注意 的最初形态。
发展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条 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的条件 反射
巴甫洛夫
规律特点
注意时间逐渐增长
2、注意的事物逐渐增多,范围广
3、由于大脑神经系统抑制能力信号系统的发展,注意转移能力和注意分配有了较大发展,但不成熟。
记忆的发生发展
记忆是婴儿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
发生:妊娠末期
1、 新生儿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最初的习惯化和条件反射
2、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3、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能力有了很大发展
4、6-12个月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地延长 长时记忆能力进一步增强
5、1岁以后:婴儿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为他们带来了很多重要的变化
6、 2~3岁婴儿再现能力有了很大发展,其 表现为,能帮成人找到东西,喜欢做藏东西的游戏
婴儿的气质
托马斯和切斯提出儿童气质包括九个维度:活动水平、节律性丶趋避性丶适应性丶反应强度丶情绪本质坚持度丶注意分散度丶反应阈
分类(托马斯和切斯)
易养型(容易型)
难养型(困难型)
启动缓慢型(迟缓型)
气质的影响因素
先天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婴儿的情绪社会发展
情绪的发展
最初的情绪发展
笑的发展
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依恋
定义: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社会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主要标志
表现
类型
安全性依恋
回避性依恋
反抗性依恋
依恋类型的成因
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
文化环境
儿童特点
依恋类型形成阶段
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一3个月)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的反应。
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
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一3岁)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
早期同伴交往
第一阶段“以客体为中心”阶段,婴儿的交往更多地集中在玩具或物品上,而不是婴儿本身
第二阶段“简单交往”时期,婴儿已能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经常企图去控制另一个婴儿的行为;
第三阶段“互补性交往”时期,婴儿同伴间的行为趋于互补,出现了更多更复杂的社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