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一(第一编)先秦
古一(第一编)先秦 思维导图,如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基本特点(先秦诸子有九流十家,主要是儒,墨,道,法四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第一编:先秦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一.初民的歌谣
1. 《吕氏春秋》: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2.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ròu,载于《吴越春秋》 《易·贲》《宋书·符瑞志》
3. “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的论述出自《宋书》
4. .反映原始歌谣一些风貌的最早资料主要是:甲骨卜辞
二:上古神话传说
神话释义
(1)一般地说,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
(2)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我国神话系统
创世神话:初民对开天辟地和人类诞生的解释 代表: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自然灾害神话:原始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 代表: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
战争神话:最精彩的是黄帝大战蚩尤 代表:黄帝大战蚩尤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神话:早 ,故事原型,非理性的神异色彩 2. 传说:晚,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 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及其影响
神话的思维特征
神话鲜活地体现着原始初民的原始思维特征,即原始初民通过神幻的想象,把生活中不同类不同质的事物,毫无理性和逻辑地联系起来。
神话的精神(主要)特征
1.主题:中国古代神话都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题。
(2)英雄气概:神话中的英雄都充满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浓烈情感:神话中熔铸浓烈的情感,塑造鲜明形象、有丰富想象力。
(4)集体创作:神话是集体创作,在流传中不断丰富变化并成型。
神话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①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成为后世文学发展的主流和传统;
②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引导了后世文学审美理想的发展走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
一。《诗经》
名词释解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又称《诗》或《诗三百》《三百篇》。 ②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③按音乐不同分为国风 160 篇、小雅74篇、大雅 31 篇、颂40 篇。小雅中另有笙诗6篇,不在其中。
·《诗经》有三家诗鲁、齐、韩,先后散佚。
·今传为《毛诗》
·南宋·郑樵:“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风:各地不同音乐;
·雅:正声,王畿[jī]地区的音乐;·
颂:宗庙祭祀舞曲
二,《诗经》的形成
1.采诗说:班固《汉书》(汉代)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du6]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2.献诗说:《国语·周语上》(先秦)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而后王斟酌焉。”
3.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汉代)司马迁首发此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三,《诗经》的分类
四,《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1)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关雎》)
(2)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3)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氓》)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运用最多,直接叙事或直抒胸臆。
比:比喻
兴:用于篇首或篇章
3四言诗的典范
(1)以四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
(2)四言间奏鲜明,音韵和谐,有天然的音乐美
4.章法结构的和语言的特点
(1)章法结构:重章复沓,是《诗经》的基本章法结构
(2)语言特点: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词的大量使用
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第三章:先秦散文
一,《尚书》,《春秋》等早期历史散文简介
1.《尚书》
第一部历史文集,以记言为主,文字古奥迂涩,佶屈聱牙(形容句读起来不顺口)
2.《春秋》
①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②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
③语言简括,微言大义、暗寓褒贬的表达思想主张。准确简明
④春秋笔法,一字喻褒贬。
3.《左传》
①全称《左氏春秋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内传》、《古文春秋左氏传》等。也是一部编年史,相传作者是鲁国太史左丘明。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②记事详赡生动,情韵并茂,文采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有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叙事艺术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在保证真实叙述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史料的取舍、叙述的详略,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仅用五百余字,把事情的起因、发展、结局和尾声叙述得明白生动,把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刻画得鲜明突出,令人难忘。
(2)全知的叙事视角,既保证了叙述的真实亲切,也便于引入一些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从而增强事件的故事性和意趣,避免枯燥乏味的史事记述。
①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记叙战役千余场,注重对战前谋划的叙述。《晋楚城濮之战》,作者注意叙写战前错综复杂的外交策略,增加了曲折的故事趣味。《曹刿论战》齐鲁长勺之战
②.对战争场景的描写,生动鲜活,让人如同亲历。
③运用细节描写和人物言语,同样是以全知视角观照的结果
辞令艺术
①语言: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 紧逼
②外交辞令:《左传》的外交辞令,具有理富文美的特点。
③于外:能够深入对方内心,把握其心理,言辞端正委婉,不卑不亢,道理充分,分寸恰当,使对方折服。
④于内:能够引经据典,言辞婉转
4,《国语》
5.《战国策》
二,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基本特点(先秦诸子有九流十家,主要是儒,墨,道,法四家)
1《论语》,《孟子》,《墨子》简介
子主题
2.《孟子》
3.《庄子》
4.《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