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协议标签交换;新型IP骨干网技术;第三层路由和第二层交换技术相结合;采用面向连接的数据平面和无连接的控制平面
术语
label:32bit;局部意义;标记代表它所属的FEC;位于2.5层;类比:分组交换的LCN;帧中继的DLCI;ATM中的VCI/VPI
LER:边缘交换机;将进入MPLS的流量分为不同的FEC;为FEC请求相应标签;功能总结:流量分类、标签映射和标签的移除
LSP:虚连接;类分组交换的虚电路;帧中继中的虚连接;ATM中的VCC/VPC
标签空间分配:0-15 ;16-1023 ;>=1024
MPLS体系:位于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属于2.5层交换技术
MPLS网络结构:LSR(支持MPLS)+LER(与传统IP技术适配)
MPLS节点结构/标记交换机的组成
控制平面/控制部件:标签分配、路由选择、标签转发表的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建立与拆除
MPLS工作过程
LDP+传统路由协议为有业务需求的FEC建立路由表和标记转发表
LEC给IP接收数据报,判定数据报所属FEC,数据报+标签=MPLS分组
LSR对MPLS分组依据MPLS分组标签查询标记转发表完成转发(不进行第三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