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一、心理学概述(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招教考试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2.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3.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编辑于2023-10-14 10:39:18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其结构
概念
研究对象:1.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2.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3.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有动物有人,以人为主)
学科性质
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中间/交叉学科,并以社会科学为主
研究对象、历史渊源与研究方法决定了其自然学科的性质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其具有社会学科性质
心理现象及结构
心理过程 (共性/动态)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
注意 伴随心理过程中的心理特征 (只是一种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注意、激情、心境
心理状态联系该两个的过渡和中间阶段
个性心理 (个性/差异/ 组合/相对稳定)
个性倾向性 (动态变化)
需要、动机、兴趣度、爱好、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1.世界观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和最高的调节器 2.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内在需要
推动人活动的动力系统 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
个性心理特征 (稳定)
能力、人格(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和认知风格)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多种心里特征的独特组合 集中反映了人的精神面貌
心理学 产生与发展
产生历史背景
近代哲学 (理论基础)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洛克《人类理解论》——经验论
笛卡尔——唯理论
实验生理学 (方法论基础)
费希纳《心理物理学原理》 首创科学的实验方法,奠定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心理学 产生标志
1879年;冯特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也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称谓:“心理学之父”(“科学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地位补充: (1)教育心理学之父/西方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 (2)俄国教心奠基人/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乌申斯基 (3)现代认知心理学之父——奈瑟(奈瑟尔) (4)现代学校德育之父/基石——科尔伯格 (5)中国心理学先驱和奠基人——蔡元培 (6)在北京大学建立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陈大齐
著作:《生理心理学原理》被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历史功绩:(1)心理学的独立 (2)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3)一支国际心理学队伍的建立
心理学 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
冯特、铁钦纳
内省法(实验内省法) 直接问你心里想的啥,你主动报告
1.研究直接经验——意识 2.意识结构/构成要素: [版本一]感觉、意象、激情(感情) [版本二]感觉、表象、情感 三种构成对应:知觉元素、观念元素、情绪元素
机能主义
詹姆斯(创始人)、杜威、安吉尔、霍尔
内省法
1.研究意识,但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元素集合 ”意识流“: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具有动态性 2.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使有机体适应外界环境
行为主义 ”第一势力“ ”第一次革命“
1.华生(1913年,《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2.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3.班杜拉
实验法 认为意识看不到,所以不直接研究意识,但我们能直接观测行为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外显行为(”无脑的心理学“) 2.反对内省法,主张实验法进行客观研究 3.只研究观察并能测量的刺激和反应,不理会中间环节”黑箱作业“(S——R) 4.行为主义≈联结主义(桑代克)
格式塔心理学派 (整体/完形心理学) (gestalt)
韦特海默:产生的正式标志——1912《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 苛勒、考夫卡
内省法、客观观察法
1.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意识的整体)反对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与构造注意相反) (1)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 (2)整体先于部分,并制约着各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3)整体不能还原成各个部分、各个元素的总和 (4)整体决定部分 (5)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用整体动力结构观察研究心理现象 2.评价:在知觉研究方面的贡献极大,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精神分析学派 ”第二势力“
研究方法:催眠、释梦、自由联想、宣泄
(创始人) 弗洛伊德(西方的周公) 《梦的解析》
早期理论 1.心里地形说:(冰山理论)把心里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强调潜意识(也称无意识、表现为梦、笔误、口误),研究异常行为 2.压抑和抵抗(或阻抗、抗拒) 3.梦的解析 4.泛性论 5.行为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6.人格发展理论 7.人格动力——力比多。影响人格发展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是性本能
晚期理论 1.本能理论的发展(生与死的本能) 2.人格结构学说的创立(本我、自我、超我) 3.社会文化理论的形成(社会观/文化观/道德观/宗教观/犯罪观......)
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8阶段
荣格
内倾vs外倾
双性化(男性、女性)
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自卑与超越(个体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派 (信息加工) ”第二次革命“
皮亚杰:早期认知心理学代表 奈瑟:现代认知心理学之父——1967《认知心理学》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
信息加工
1.也研究意识,主张研究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意识的能动性 2.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布鲁纳) 3.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三大理论的出现,推动了以信息加工观点来分析与说明人的心理活动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人本主义 ”第三势力“ ”第三次革命“
罗杰斯、马斯洛
现象学:直接研究人展现的状态是什么样
1.着重人格方面的研究:diss精神分析是伤残心理学;diss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 2.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3.人的本质都是好的、善良(”积极心理学“) 4.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优点:冲淡了心理学纯理性的色彩 5.主张研究意识——意识的能动性和人的自由选择性
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 经 系 统 的 结 构
神经元 (神经细胞)
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
组成(生理构成)版本:2、3、4
功能
分类
神 经 系 统
中枢神经系统 (司令部)
脑
大脑两半球
大脑半球优势
左抽烟、右星空
两半球交叉控制身体,胼胝体链接
斯佩里——裂脑人实验
四大脑区
额叶(动)
最大30%
顶叶(感)
枕叶(视)
颞叶(听)
四个言语中枢机制
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区)
表达性失语症,电报式语言(说不出)
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
接受性失语症,(听不懂)
视觉性言语中枢(角回)
失读症,能看见但不能理解词义(看不懂)
书写中枢(艾克斯勒区)
失写证
高级中枢
脑的发育
一婴幼儿脑的大小和功能都受其后天经验的影响和制约 二早期经验剥夺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停滞甚至萎缩现象,并造成永久性伤害 三倒计婴儿营养不良也对婴儿脑的生长产生重要影响
小脑
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动作
脑干
延脑(延髓)—生命中枢
脑桥
中脑
间脑
丘脑
下丘脑
边缘系统
海马体—记忆
杏仁核—情绪
低级中枢
脊髓
低级中枢,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膝跳反射、 肘反射、 跟腱反射 缩手反应 吮吸反应 眨眼反应
低级中枢
周围神经系统 (通讯网络)
躯体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植物性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副交感神经系统(抑制)
具有拮抗性质
神 经 系 统 的 活 动 方 式
生理结构/物质基础/基础结构 (反射弧)
基本形式/活动方式 (反射)
定义
反射式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基本形式,其基础结构是反射弧
人的心理按其生产方式来说就是反射;反射是心理活动的基础
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
反射的分类
单细胞生物,无神经系统,没有反射弧
无条件反射
本能
条件反射
后天习得
经典性条件反射 巴普洛夫(S—R)
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信号)—物理性刺激(人和动物共有)
操作性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抽象信号)语言为中介——人类特有
作用:概括和调节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兴奋
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扩散
集中
兴奋的扩散=抑制的集中/兴奋的集中=抑制的扩散
正诱导
负诱导
同时性诱导
相继性诱导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应
客观现实是心里的源泉
心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地反映
心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