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基---哲学(二)
哲学—辩证法,本图介绍了辩证法的两个观点——辩证法总特征、三大规律、五对范畴知识,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10-14 23:47:25哲学
辩证法
两个观点——辩证法总特征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1. 联系的概念: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事物与事物之间,即外部联系;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即内部联系
2. 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
(2)普遍性:时时有联系,事事有联系
(3)多样性:形式是多样的
(4)条件性:联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
3.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相互依存
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 (木桶VS木板)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
(2)相互影响
1. 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2. 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木桶抬水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要求)
1. 整体的观点要求我们在观察与处理问题时要着眼于有机整体(大局观)
部分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总揽全局的前提下,处理好局部
4. 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他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1. 发展
(1)概念: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是运动,运动不一定发展
(2)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①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②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3)发展与变化的关系:发展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不一定是上升的前进的
2. 发展观点的方法论意义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③展现了人类面对死亡的威胁时,变得悲观无助,末日心态滋生。
三大规律
(一)质量互变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1. 概念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事物功能发生的变异是一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100度的水)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100度的水)
2. 辩证关系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变的特征
③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在新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和新的质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 (螺旋式上升)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3. 方法论意义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②防微杜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③坚持适度原则,即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划清界线,防止过犹不及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1. 肯定、否定概念
肯定——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他自身的方面
否定——事物中促使他灭亡的方面,即促使他转化为其他事物的方面
2. 辩证的否定观
① 辩证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②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③ 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④ 辩证的否定观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在继承上发展)
3. 否定之否定: (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4. 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②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5. 方法论
①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辩证否定)
②把一切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③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正确对待前进和曲折
(三)对立统一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水岭,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
1.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不见高山,不显平川(相对的有条件的) 否极泰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关系:斗争性寓于同一性
2.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含义:内因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指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外部矛盾
孟母三迁—-外因 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内因)
关系: 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依据 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是变化的条件 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 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其特点,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有差别的根据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每一家庭 ②同一事物不同时期有不同矛盾—-国家发展 ③ 事物的不同方面—-每个人的优缺点
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白马非马)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括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精准扶贫,因地制宜
4. 矛盾的不平衡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射人先射马)
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辩证关系
①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②主要矛盾决定和制约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影响和反作用与主要矛盾
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是药三分毒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次要方面也叫非主要方面)瑕不掩瑜
辩证关系
①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②主要方面支配和决定次要方面,次要方面也影响和反作用于主要方面
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方面决定的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
① 两点论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 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次要方面,反对只顾一方,忽视另一方的形而上学一点论
②重点论是必须分清主次,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反对不分主次的形而上学均衡论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
五对范畴
(一)原因和结果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 (引起与被引起,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关系特点:因果联系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非任何前后相继现象存在因果关系
(二)必然和偶然
概念: 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 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是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他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它加速或延缓食物的发展。 历史人物:正面—促进作用/反面:延缓
(三)可能和现实
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实际存在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中,预示着事物
(四)内容与形式
概念
内容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形式是指构成内容各种要素的结构或内容的外部表现形式
辩证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与内容
(五)本质与现象
概念
其一,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本质是同类现象的共性
其二,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其三,现象表现于外,是表面的,可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深藏于内是深刻的,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辩证统一:本质是现象的根据,决定现象,主要通过现象来表现
怎么做:主要矛盾 怎么看(定性):主要方面
联系
自在事物联系(宇宙)—-客观的
人为事物联系(青藏铁路) —-客观的
实践活动 独立于意识之外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