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研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梳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祝你考研上岸!
编辑于2023-11-01 00:24: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
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历史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
现实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实践经验
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二、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⑴初步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
⑵基本形成:十二大——十三大
⑶成熟阶段:十三大——十四大(南方谈话)
⑷发展阶段:十四大—十五大
三、 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
㈠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⒈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周恩来:向科学进军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江泽民: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胡锦涛: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
⑵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⒉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马列主义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㈢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⒈ 对内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⑴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①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⑵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⑶ 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
⒉ 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到20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30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㈣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第一阶段: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正式宣布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致方针
第二阶段:1982年12月,“一国两制”思想列入我国宪法,标志着“一国两制”正式形成
第三阶段: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三个代表
一、 重要内涵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 根本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
一、 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实质: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 五个统筹
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⒈ 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他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既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又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特征
⒉ 基本特征
⑴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⑵ 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⑶ 在宏观调控上,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⑷ 在社会保障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⒈ 社会主义民主: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起来
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政权组织形式/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⒉ 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
“ 16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⒈ 内涵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二为方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 社会主义外交政策
⒈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⒉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⒊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⒋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对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和首要任务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定位——是对马、毛、邓、三、科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新的阶段划分
⒈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在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⒉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在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八个明确
⒈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①人口规模宏大②共同富裕③物质和精神文明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⑤和平发展道路现代化
⒉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⒊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⒋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⒌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⒍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⒎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⒏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 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⒐ 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10. 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彻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十四个基本方略
⒈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⒊ 全面深化改革。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⒋ 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两个毫不动摇】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新四化】同步发展。
【经济】
⒌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治】
⒍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制政府、 法制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党。
⒎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
⒏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指发展的根本目的。
【社会】
⒐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生态】
10.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1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建军,科技新军,依法治军
1⒉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1⒊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 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1⒋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