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如何说宝贝才会听
如何说宝贝才会听?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接纳并共情倾听或说出他的感受;带有评判性质的表扬可能会适得其反,如,你真棒。 表扬的第一个原则是,并不是所有的表扬都是恰当的。
编辑于2023-10-15 15:24:51如何说宝贝才会听
处理情绪的工具
工具一:用语言来接纳感受
①.咬紧牙关,不要接着反驳 ②.想想他的感受 ③.定义那个感受,把它放进句子里。
举例:火车轨道散架了,这真令人懊恼
所有的情绪都可以被认可,但有一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如:打人骂人摔东西等
尝试把“但是”换成“问题是”这词意味着问题可以解决,而同时又不把对方的感受抹去。“虽然你知道”这句嘉许了孩子理解问题的所在同时又表现出你强烈的同理心。
工具二:把感受写下来
接纳孩子的感受有助于他接受他不能要啥有啥的现实
当无法立即实现时,写下“愿望清单”也是一种接纳孩子感受却限制行动的方式。
举例:你想要那个玩具,我们把它写在你的愿望清单上。
重要的是他的父母在他渴望得到某个物品时倾听了他的感受,并帮助他学会了延迟满足这样一个重要的能力。
多子女家庭里一个孩子有需求另一个没有需求时,也可以写下愿望清单。
工具三:把感受画出来
根据当时的感受,夸张点也无妨
举例:你这么生气!(画一些表示生气的线或者图案,或者把纸揉成团或者撕掉)
生气的时候可以画个生气的脸,伤心的时候可以画个伤心的脸,也可以代替或者让孩子自己拿笔戳纸或者撕掉
工具四:在幻想中给他现实中给不了的
忍住不要向孩子提问
陈述句,你看上去不太高兴
举例:我希望能给你买一个超大的玩偶
工具五:默默的关注来接纳感受
重要的是充分关注并相信孩子能想通
什么都不要说,安静的陪伴,时不时的表示同情:“嗯”“哦”“这样啊”
适时的表达下同情的语气助词,就能帮助孩子理清思绪。
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接纳并共情倾听或说出他的感受
寻求合作的工具
工具一:来点娱乐
让一个无生命的东西开口说话
举例:我们(积木)想回家啦,xx拜托把我们送回家吧 玩具箱:喂我积木!我要绿绿的脆脆的积木 牙刷:让我进去,我看到一条蛀虫躲在牙齿后面 袜子:我感觉好冷,有没有人肯把温暖的小脚伸给我?
把一项无聊的任务变成一个挑战或游戏
穿衣服:开火车啦,呜呜呜,火车进隧道啦/(机器人)这。。只。。手。。臂。。要。。插。。入。。袖。。子 剪指甲:我好饿,好想吃指甲,能让我咬一点你粉嫩嫩的指甲吗? 不想回家:我们现在是小蜻蜓,让我们飞回家吧
工具二:提供选择
孩子每次做出一个小小的决定,他就为以后能做出更大的决定得到了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
举例:妈妈在做饭,你想在厨房玩玩具还是想在客厅玩玩具呢?
不要把选择变成威胁
重要的是两个选项都必须令人愉快!
工具三:让孩子负责
举例:天气冷孩子想穿短袖,一起制作一个气温表,贴上各季节的衣服标志 让孩子观看刻度线在哪个衣服旁边,就穿哪个季节的衣服
工具四:提供信息
给孩子提供信息,孩子主导该怎么做
举例:零食乱放,小狗狗会吃掉你的零食哦。
工具五:用一个词或一个手势来表达
举例:期望孩子睡前刷牙,做刷牙这个动作
工具六:描述你看到的
举例:我看到垃圾在地上
在描述剩下要做的事之前先赞赏取得的进展
举例:玩具还没收完,可以说,我看到你把串珠和小牛都收好了,只剩下几个积木了
工具七:描述你的感受
举例:我看到一个小朋友拿着刀,让我感到害怕。 衣服还没洗完,我会感到难受,让我把它洗完,然后和你一起玩好吗?
当表达愤怒或沮丧时,多用“我”少用“你”
举例:我看到一个孩子伤害另一个孩子时,我感到很难过
尽量少表现出强烈的愤怒,它让人感觉像人身攻击
慎重使用生气和愤怒这类词,换成难过,沮丧,不喜欢这种没有攻击性的词
工具八:写张便条
不用担心孩子不认字,书写的文字具有一种话语所没有的神秘力量,便条可能比唠叨更有效
举例:孩子玩玩具没有时间概念,写下便条,每个时间段收掉玩具会有不同优惠,比如一次飞机抱一次荡秋千。
工具九:采取没有侮辱性的行为
举例:我现在把玩具收走,我不想任何人被它砸到
解决冲突的工具
成人试图改变孩子的行为而强加于孩子的任何不愉快的经验统称为惩罚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承担后果和得到惩罚是同一件事的不同叫法
惩罚可能有立竿见影的结果,但也可能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比如长期遭受惩罚的孩子可能会欺凌他人。
身教胜于言传
工具一:表达你的感受……要强烈一点
举例:我不喜欢看到有人被推
工具二:给孩子示范如何弥补过错
改变孩子行为和态度最快的方式是让他参与弥补过错。
举例:妹妹被推倒时吓到了,我们一起做点什么让她好受一点吧。你想给她几块饼干,还是给她玩你的沙铲?
工具三:提供选择
有时孩子需要帮助来找到释放能量的方式,提供选择可以引导他到更可接受的活动上去
举例:我看到你没耐心轮流滑滑梯,你可以去荡秋千或者玩海洋球。你来决定
工具四:采取不带侮辱性的行动
采取行动的目的是保护,而不是惩罚,保护孩子或他人或财物以及自己的感情。
举例:我们下次再来玩,现在我担心有孩子会受伤。
工具五:尝试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不要想着怎么管孩子,而要让他尽可能参与进来。
接纳孩子的感受
描述问题 简短的描述你或她人的的感受
征求意见 准备纸笔,写下所有想法,不要拒绝不合理的想法
确定哪些都喜欢并划掉都不喜欢的想法
实施你的解决方案 大部分情况下,若孩子参与了方案的制订,会迫切想去实施,如果不奏效就回到第一步。
如果什么都不行,你可能需要重新设立你的基本期望
举例:不能指望孩子保证不玩危险品,那就把它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当孩子的行为不足以保证他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时,必须要管理他周边的环境
接纳感受,强烈的表达感受,提供选择以及采取行动也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式。
正式冲突,不要弱化问题。
把争议对象暂时移开
倾听和复述孩子的观点,描述问题,征求意见,制定解决方案并实施。
别让奖励成为变相惩罚,如,如果你听话,那我就给你吃糖。反之不听话就得不到?可以在令人不愉快的任务时奖励。
举例:我们刷完牙,就可以讲睡前故事了。
公式:描述即将要做的事➕完成后可以或允许做的事
隔离的本意是为了保护而不是惩罚。
不必等发生了才解决,如果可以,提前计划。
表扬和赞赏的工具
带有评判性质的表扬可能会适得其反,如,你真棒 表扬的第一个原则是,并不是所有的表扬都是恰当的。
工具一:描述你看到的
任何评判都可能阻碍他继续努力
抵制评价的冲动,简描述你看到的(听到或感知到)是更有用的表扬方式
举例:我看到你把所有玩具送回了家, 当你没心情的时候,可以说“你做到了”
该表扬为提问或交谈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举例:你是怎么做的?
工具二:描述对他人的影响
举例:我听到猫咪舒服的哼哼,它喜欢你轻轻地摸它 描述孩子做的事情,也是变相的表扬
工具三:描述付出的努力
当一个孩子因为做事被夸赞有天赋真棒,那她为什么要冒着丢掉光环的危险去尝试更困难的事呢?她可能会失败,那就表明她不是个天才,只是个普通人
举例:我看见你一次又一次的爬上平衡木,直到顺利走到另一头
工具四:描述进度
描述性表扬的一个优点是,即使事情进行的不太顺利,你也还可以用它指出目前为止取得的成就,让她感觉到我们的诚意和支持。
时不时点出一个正面的事比指出十个负面的事更有效
不指出做的不好的地方
如果能指出做得好的地方,孩子会更积极
有时需要指出孩子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先要赞扬积极的一面。
如果想孩子坦然接受批评,请遵循表扬三件事再批评一件事的原则,同时,还要用积极的词汇表达你的批评才有用,可以说,该做什么,而不是说什么做错了。
不指责一件事没做完
如果能提到他目前已经完成的部分,更有可能激发孩子积极性
举例:我看到你把垃圾丢垃圾桶了,你把布偶送回家了,那么,地上的积木也该被送回家了哦。(还可以模拟下积木盒或者积木们的声音)
不要盯着错误不放
如果着眼于孩子已经取得的进步,你会给她信心来克服困难的部分
举例:底下的积木搭的真坚固,多漂亮的房子啊,问题是房顶的几块积木总是不会好好待在上面,真讨厌,你不喜欢它们掉下来,我们来想想办法让他们乖乖待在上面吧。
不必虚情假意的硬夸,用更具体的描述给她现实和有益的反馈更能起到表扬的目的
有时接纳感受比表扬更有帮助
孩子不开心的时候,不必急着用一堆得表扬来支撑她
当孩子和同伴比较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急于肯定她
当孩子情绪低落时,接纳感受比凭空担保更有用
举例:看到其他小朋友能背爬到城堡顶端了,你却做不到,让你灰心丧气
如果孩子情绪还行,可以试试在幻想中实现愿望
举例:要是你吃上三颗葡萄就能一次又一次的爬到顶端还不会累,那该多好!
给孩子描绘一个新形象
讲讲孩子自己的故事,比如他成长过程中正面的事情
给他展示能力的机会
举例:xx,你能帮我拿下桌子上的书吗?它想回家了。
克制通过比较来表扬的冲动
成人对孩子的自豪感不该以他人的缺点或不擅长或失败为代价
试着坚持描述他的行为、努力、进步,以及对他人的影响
在绝望的时候,你要做一个适度表扬的忍者神龟
通过看、听和留意进行描述性的表扬就像是我们举起一面镜子给孩子展示他的强项。这是孩子获得对自己认知的途径。我们正在帮他建立不会轻易丢失的记忆储存卡,这些记忆能在他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让他重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