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资本与剩余价值
概括了政治经济学第四章资本与剩余价值的主要框架,分支内容包括: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等。
概括了政治经济学第一张主要框架,经济学专业学生期末复习必备,建议对照课本食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第四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货币转化为资本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
作为货币的货币:G-W-G
作为资本的货币:W-G-W
区别
流通形式不同
流通内容不同
流通目的不同
运动的限度不同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总公式:G-W-G'
矛盾 (增值的价值或剩余价值究竟怎么产生产生)
使用价值只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不能发生价值增殖
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在流通中只发生价值的实现和价值形式的变化,也不引起价值增殖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流通中充当媒介,只是表现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也不引起价值的增殖
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要求使用价值不同的的商品进行等价交换,然而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在流通中不仅保留了自身的价值,还实现了价值的增殖
劳动力商品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脑力和体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者具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没有任何的生产资料,也没有其他的生活资料来源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为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为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制约一个国家劳动力商品价值变化的因素
已经纳入雇佣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生产的劳动生产率 反比
生活资料的构成和数量 正比
为使劳动者掌握必要的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使用或消费就是劳动,劳动不仅能保存价值,而且能创造新的价值,并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的价值更大的价值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
资本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要增殖,生产仅仅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是不够的,价值形成过程必须持续到一定的长度,使劳动者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超过他自身劳动力的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了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不同方式参与产品生产,消耗自己的使用价值,转移自己的价值
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能增殖自己的价值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第一,是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实质的关键
第二,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剩余价值率(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量(m)=m’*v
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和可变资本的多少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无止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这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
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
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为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量的方法
工作日延长收限制
劳动者的生理界限
社会道德界限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一定的情况下,用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办法来增加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即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管理的二重性
一方面它是社会化生产的微观组织
另一方面它又是资本主义实现价值增殖的特殊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企业不仅是生产组织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直接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的表现形式,资本主义企业的二重性决定了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二重性
资本主义管理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资本增殖的要求
资本主义工资
工资的本质
工资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工人的工资却表现为“劳动报酬”或“劳动的价格”
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
劳动是构成商品价值的实体,是衡量价值的内在尺度,它本身没有价值
假如劳动能够作为商品出售,那么他必须在出卖以前就已经存在
劳动者要使他的劳动在被出卖以前就存在,那他必须占有生产资料,把自己的劳动凝结在自己的产品
假如劳动是商品,有价值,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那么这种劳动的出卖,究竟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
如果是等价,资本家付给全额劳动创造的价值,无从占有剩余价值
如果不等价,则与价值规律相违背
工资的本质与形式背离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资本家购买公认的劳动力,是工人为他进行一定时间的劳动
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不是像购买其他商品一样,在购买当时就支付其价格,而是在工人为资本家提供劳动之后才支付工人工资,这也往往使人感到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都由时间来衡量,难以区别
对于工人来说,付出劳动是获得生活资料的手段,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工资,就被看作是他们用劳动换来的
决定工资变动的一些实际因素来看,也往往造成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假象
工资随劳动时间变化而变化
工资随产品数量的多少而变化
同种劳动的不同工人之间,由于劳动技术高度和熟练程度的不同
工资遮掩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让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
工资的形式
计时工资:按照工人劳动时间来支付的工资
劳动价格:工人劳动力每小时的价格 =劳动力日价值(日工作数额)/工作日小时数
计件工资:是资本家按照工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支付的工资。
计件工资更具欺骗性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工资变动与工资的国民差异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也叫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用货币工资所能够买的生活资料和各种服务的数量
两者的关系
两者可能一致,实际工资完全取决于货币工资
两者可能不一致,实际工资除了取决于货币工资,也取决于物价水平
绝对工资和相对工资
绝对工资:工人获得工资的绝对数额
相对工资:工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相比较的比较量,又叫比较工资
在新的价值额一定的条件下,工资和剩余价值此消彼长,二者按相反方向发展
相对工资能直接揭示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对立关系及其发展状况
资本家还会通过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增加剩余价值
迫使工人在同样的时间里增加劳动消耗,提高劳动的紧张程度,更紧密地填满劳动时间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