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系统之美
系统并不仅仅是一些事物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一个系统中可能包含很多子系统,而它也可以嵌入到其他更大的系统之中,成为那个更大的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编辑于2021-01-19 09:46:55系统之美
第1章 系统之基础
系统组成:
要素
要素是我们最容易注意到的系统部分,但它对于定义系统的特点通常是最不重要的——除非是某个要素的改变也能导致连接或目标的改变。
连接
内在连接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改变了要素之间的连接,通常会改变系统的行为
功能或目标
系统行为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改变会让系统发生显著变化
系统并不仅仅是一些事物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一个系统中可能包含很多子系统,而它也可以嵌入到其他更大的系统之中,成为那个更大的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如何确定系统?
1)你能够识别出各个部分吗?
2)这些部分相互之间有联系吗?
3)这些部分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影响和它们整合在一起时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吗?
4)这些影响和长期的行为在各种环境中都是固定不变的吗?
系统中的很多连接是通过信息流进行运作的。信息使系统整合在一起,并对系统的运作产生重要影响。
存量
存量是所有系统的基础。是指在任何时刻都能观察、感知、计数和测量的系统要素。
要想使存量增加,既可以通过提高流入速率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降低流出速率来实现。请注意,要灌满一个浴缸,不是只有一种方式。
存量的变化一般比较缓慢,即使在流入量或流出量突然改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存量可以在系统中起到延迟、缓存或减震器的作用。
由于存量的存在,流入量和流出量可以被分离开来,相互独立,并可以暂时地失衡。
反馈
信息反馈控制系统是所有生物和人类行为的基础,从缓慢的生物进化到最先进的卫星发射……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无论是个人,还是某个行业或社会,都离不开信息反馈控制系统。
一个反馈回路就是一条闭合的因果关系链,从某一个存量出发,并根据存量当时的状况,经过一系列决策、规则、物理法则或者行动,影响到与存量相关的流量,继而又反过来改变了存量。
增强回路是自我强化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增强回路会导致指数级增长或者加速崩溃。当系统中的存量具有自我强化或复制的能力时,你就能找到推动其增长的增强回路。
系统回路
反馈回路
反馈回路是通过影响与同一个存量相关的流入量或流出量,而使该存量发生改变的机制。
调节回路
是保持平衡或达到特定目标的结构,也是稳定性和抵制变革的根源
增强回路
是自我强化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导致指数级增长或者加速崩溃
第2章 系统大观园
学习一项新事物最好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具体的范例,而不是抽象的理论。
单存量系统
系统1.1:一个存量、两个相互制衡的调节回路的系统
温度调节器
由反馈回路所传递的信息只能影响未来的行为,不能立即改变系统当前的行为。因为信息经由反馈回路的传递需要时间,存在延迟。
因此,在一个由存量维持的调节回路中,设定目标时,必须适当考虑补偿对存量有重要影响的流入和流出过程。否则,反馈过程将超出或低于存量的目标值。
系统1.2:一个存量、一个增强回路以及一个调节回路的系统
人口和工业经济
思考系统潜在结构
●各种驱动因素会不会以这种方式发挥作用?例如,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如果驱动因素这样发挥作用,系统将以何种方式应对?例如,出生率和死亡率真的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影响人口存量的变化吗?
●影响各种驱动因素的又是什么?例如,什么会影响出生率,什么会影响死亡率?
要想改变行为,首先要跳出你所在系统中固有的位置,抛弃当时观察到的有限的信息,力求看到系统整体的状况。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可以重构信息流、目标、激励或限制因素,从而使分割的、有限的、理性的行动累加起来,产生每个人都期盼的结果。
系统6大障碍
1、别被表象所迷惑
如果把系统视为一个黑箱子,那么事件就是这个黑箱子时时刻刻的产出。相关的事件是积累形成动态行为模式。而决定系统的行为模式是系统结构。
举个例子:每天股票市场的涨跌是一个事件。而我们所说的牛市是一段时间股票市场整体上涨,这是行为。因为股票市场的涨跌是由股票市场的交易双方所决定。那么,股票市场的结构可以简化为这样一个系统:一个存量(股市市值)两个调节回路(买方与卖方),并且具有时间延时。
2、非线性世界,不要用线性的思维模式
非线性关系是因与果之间不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二者的关系只能用曲线或不规则的线来表示,不能用直线。
例如,如果我在地里施了100磅肥料,收成可增加10斗;如果施200磅肥料,收成也不会再增加了;如果施300磅,甚至出现减产。为什么呢?因为土壤的有机质被破坏了,庄稼被“烧”死了。
3、恰当的划分边界
边界的无序复杂成为了多样化和创造力的根源。系统中并不存在一个明确、清晰划定的边界、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去划定。
例如,你想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未考虑到人们的居住、生活模式,这一问题将很难得到有效解决,一些对策甚至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问题。比如,你建起一些快速路,试图缓解交通压力,但这吸引了一些房地产公司在快速路沿线开发地产项目;相应地,这些地产项目又增加了更多的交通流量,导致高速路也开始拥堵起来。
4、看清各种限制因素
任何成长都存在限制,有些限制是自发的;而有些则是系统施加的。关键不是追求持续成长,而是选择在哪些因素的限制之下维持生存。
正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5、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
在系统中,时间延迟比比皆是。每一个存量都是一个延迟,大部分流量也有延迟,包括运输延迟、感知延迟、处理延迟、成熟延迟等。
比如:在病毒感染和症状发作去就医之间存在延迟(有时候也称为“潜伏期”)——有可能是几天,有可能是几年;
6、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意味着,人们会基于其掌握的信息制定理性的决策,但是由于人们掌握的信息通常是有限的、不完整的,尤其是对于系统中相隔较远或不熟悉的部分,由此导致他们的决策往往并非整体最优。
比如:渔夫并不知道哪里有多少鱼,也不了解同一天里其他渔夫多捕或少捕了多少鱼。
系统的八大陷阱与对策
陷阱1:政策阻力
当系统中多个参与者有不同的目标,从而将系统存量往不同方向拉时,结果就是“政策阻力”。任何新政策,尤其是当它恰好管用时,都会让存量远离其他参与者的目标,因而会产生额外的抵抗,其结果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每个人都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去维持它。
对策
放弃压制或实现单方面的目标。化阻力为动力,将所有参与者召集起来,用先前用于维持“政策阻力”的精力,去寻找如何实现所有人的目标,实现“皆大欢喜”,或者重新定义一个更大、更重要的总体目标,让大家愿意齐心协力去实现它。
陷阱2: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
当存在一种公共资源时,每个使用者都可以从这种资源的使用中直接获利,用得越多,收益也越大,但是过度使用的成本却需由所有人来分担。因此,资源的整体状况和单个参与者对资源的使用之间的反馈关联非常弱,结果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及耗竭,最终每个人都没有资源可用。
对策
对使用者进行教育和劝诫,让他们理解滥用资源的后果。同时,也可以恢复或增强资源的状况及其使用之间的弱反馈连接,有两类做法:一是将资源私有化,让每个使用者都可以直接感受到对自己那一份资源滥用的后果;二是对于那些无法分割和私有化的资源,则要对所有使用者进行监管。
陷阱3:目标侵蚀
绩效标准受过去绩效的影响,尤其是当人们对过去的绩效评价偏负面,也就是过于关注坏消息时,将启动一个恶性循环,使得目标和系统的绩效水平不断下滑。
对策
保持一个绝对的绩效标准。更好的状况是,将绩效标准设定为过去的最佳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并以此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绩效。系统结构没有变化,但由于运转方向不同,便能成为一个良性循环,做得越来越好。
陷阱4:竞争升级
当系统中一个存量的状态是取决于另外一个存量的状态,并试图超过对方时,就构成了一个增强回路,使得系统陷入竞争升级的陷阱,表现为军备竞赛、财富攀比、口水仗、声音或暴力升级等现象。由于竞争升级以指数级形式变化,它能以非常令人惊异的速度导致竞争激化。如果什么也不做,这一循环也不可能一直发展下去,最后的结果将是一方被击倒或两败俱伤。
对策
应对这一陷阱的最佳方式是避免陷入这一结构之中。如果已经深陷其中,一方可以选择单方面让步,从而切断增强回路的运作;或者双方进行协商,引入一些调节回路,对竞争进行一些限制。
陷阱5:富者愈富
如果在系统中,竞争中的赢家会持续地强化其进一步获胜的手段,这就形成了一个增强回路。如果这一回路不受限制地运转下去,赢家最终会通吃,输家则被消灭。
对策
多元化,即允许在竞争中落败的一方可以退出,开启另外一场新的博弈;反垄断法,即严格限制赢家所占有的最大份额比例;修正竞赛规则,限制最强的一些参与者的优势,或对处于劣势的参与者给予一些特别关照,增强他们的竞争力(例如施舍、馈赠、税赋调节、转移支付等);对获胜者给予多样化的奖励,避免他们在下一轮竞争中争夺同一有限的资源,或产生偏差。
陷阱6:转嫁负担
当面对一个系统性问题时,如果采用的解决方案根本无助于解决潜在的根本问题,只是缓解(或掩饰)了问题的症状时,就会产生转嫁负担、依赖性和上瘾的状况。不管是麻痹个人感官的物质,还是把潜在麻烦隐藏起来的政策,人们选择的干预行动都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如果选择并实施的干预措施,导致系统原本的自我调适能力萎缩或受到侵蚀,就会引发一个破坏性的增强回路。系统自我调适能力越差,就需要越多的干预措施;而这会使得系统的自我调适变得更差,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外部干预者。
对策
应对这一陷阱最好的办法是提前预防,防止跌入陷阱。一定要意识到只是缓解症状或掩饰信号的政策或做法,都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因此,要将关注点从短期的救济转移到长期的结构性重建上来。
陷阱7:规避规则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任何规则都可能会有漏洞或例外情况,因而也存在规避规则的机会。也就是说,虽然一些行为在表面上遵守或未违背规则,但实质上却不符合规则的本意,甚至扭曲了系统。
对策
设计或重新设计规则,从规避规则的行为中获得创造性反馈,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规则的本来目的。
陷阱8:目标错位
系统行为对于反馈回路的目标特别敏感。如果目标定义不准确或不完整,即使系统忠实地执行了所有运作规则,其产出的结果却不一定是人们真正想要的。
对策
恰当地设定目标及指标,以反映系统真正的福利。一定要特别小心,不要将努力与结果混淆,否则系统将只产出特定的努力,而不是你期望的结果。
系统的15大生存法则
1、跟上系统的节拍
想要干预系统之前,首先要观察它是如何运作的。研究系统的历史,询问曾长期关注它的人们的意见以及数据(记忆不一定可靠),从历史数据做散点图来研究系统中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联。系统的行为开始,强迫我们关注于事实,而不是各种理论,而非人们对于现状的解释。
把个人的思想引导到动态的分析上,而不是静态的研究。
2、展现自己的心智模式
将我们的心智模式清楚的表达下来,可以建立模型,进行展示和修正,让它尽可能的精确。
3、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
保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信息在某种意义上被权力所控制。权力相关方,为了自身利益可以对信息流进行操控。
4、谨慎的使用语言,并用系统的概念去丰富语言
尊重信息首先意味着避免语言污染——尽可能清晰、准确地使用语言;其次,要想办法扩展我们的语言,以便能够更有效地谈论复杂性。
5、关注重要的,而不只是容易衡量的
谬误:认为可测量的要比不能测量的更为重要,对于难以量化事物的忽略会导致模型不完善。
6、为反馈系统制定带有反馈功能的政策
对于动态的、自我调节的反馈系统,不能用静止的、刚性的政策来进行管制。不仅要包括反馈回路,也要包括调整反馈回路的一种机制。调整回路的回路,把“学习”功能融入管理过程之中。
7、追求整体利益
层级组织存在的目的是服务于最底层,而非最顶层。切忌过度放大某个部分或子系统的重要性。要瞄准那些能增强系统整体性能的要素,包括增长、稳定性、多样性、适应力以及可持续性,而不必在意它们是否容易衡量。
8、聆听系统的智慧
帮助并鼓励有助于系统自我运行的力量和结构,切忌破坏了系统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介入之前,关注已经存在的价值。
9、界定系统的职责
除了外部影响,更关注强调系统的“内在责任”。在设计系统,在决策及其结果之间建立起反馈回路,更直接、快速、强制性地看到其行为的后果。
10、保持谦逊,做一名学习者
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都是不完整的,要承认自己的不知道,拥抱学习。采取幅度小而稳妥的措施,持续监控,观察系统方向,顺势而为,改变自己的路线。
11、庆祝复杂性
复杂系统无处不在的分形。
12、扩展时间的范围
考虑的时间范围越长,生存的机会就会越好 按照系统来说,本没有长期和短期区分,应是永远存续的。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正在经历着某个人或某些一段时间之前的一些行为的影响,系统中大的和小的,快的和慢的,都是不断结合、分解、再组合的。
13、打破清规戒律
不要盲目顺从,放弃所有规则,紧紧地遵从系统的指引 。为了理解系统我们必须向生态学家、化学家、心理学家和神学家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他们整合起来,融会贯通。并且系统思考,必须是跨领域的。相互交流、切磋、研究。重点在于我们必须有一个待解决的是真实的问题,并且愿意研究,必须进入到一个真正的学习模式。
14、扩大关切的范围
要想在一个充满了各种复杂系统的世界中生存,你不仅需要扩展时间范围,也要拓宽思考范围,也就是说扩大你的关切范围,不仅要思考自己,还要思考社会,环境等。
15、不要降低“善”的标准
不要过度关注坏消息,而对好消息不闻不问,一定要保持客观的标准,不能降低。
系统12大变革方式
1、超越范式
摆脱范式的控制,保持灵活性,没有范式才是最真实的。
2、社会范式
人们普遍相信,关于世界如何运作一系列基本假设,规则或信念。这些信念都是隐含的,因而无须特别声明。
3、目标
系统的目的或功能。推动人们试图控制,消除多样性的动因。
4、自组织
自组织是系统具有最高适应力的表现形式。一个能够自我进化的系统,可以通过改变自身,来适应各种变化,以维持生存。系统结构增加、变化或进化的力量。提供原料,试验和测试,从多变的信息存量中选出可能的模式。
5、系统规则
通过激励、惩罚和限制条件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6、信息流
获得信息的结构,通过完善信息流以恢复系统功能。
7、增强回路
驱动收益增长的反馈力量。
8、调节回路
试图修正外界影响的反馈力量。
9、时间延迟
系统对变化做出反应的速度。也是系统震荡的主要原因,要慎重改变。
10、存量—流量结构
实体系统及其交叉节点,这是一种较昂贵的改变方式。
11、缓冲器
比流量力量更大、更稳定的存量。
12、数字
包括各种常数和参数,用参数来衡量系统现状。
远离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看眼前,不看长远; 只看现象,不见本质;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本位主义,局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