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无题》
《无题》思维导图,本诗以一“别”字统领,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表达了诗人的相思情,因情的缠绵悱恻和内心的无比忧虑。同时也表现了两人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誓言,以及美好愿望的寄托
这是一个关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思维导图,总结了作者、 写作特点、 写作背景、段落解读、 中心思想等。
岳阳楼记的思维导图,本文通过描绘岳阳楼景色和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分析议论,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作者以此勉励友人,警策自己。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无题
1. [唐代]李商隐
2. 译文
2.1.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太难离别更困难,何况在这东风不再、百花凋零的暮春时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时,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清晨对镜梳妆,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夜半吟诗又担心寒气侵袭。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3. 内容解读
3.1. 段落解读: 首联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主人公的心境。 开头连用两个“难”字,突出强调了“别亦难”,然后写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 颔联一语双关,写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春蚕吐丝,蜡炬成灰,生命耗尽但是初心不改、爱心不变,比喻纯真、执着的爱情,抒发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移。 颈联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 “云鬓改”“月光寒”,因为思念,只能抚鬓自伤,连月光都倍显寒冷。描述了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哀怨,倍感清冷以至颜衰的情状。 尾联寄意青鸟,再写相思。 唯一可以盼望的是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尾联虽然另辟新境,别有风趣,但是相思的情意却显得更深。
4. 中心思想
4.1. 本诗以一“别”字统领,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表达了诗人的相思情,因情的缠绵悱恻和内心的无比忧虑。同时也表现了两人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誓言,以及美好愿望的寄托
5. 写作背景
5.1.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6. 赏析
6.1. 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寄意,借景言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运用了双关、比喻的修辞手法。“丝”明指春蚕吐丝,实为巧用“思”的谐音,指相思之意;“泪”指蜡烛燃烧时流下的烛油,也用来指“相思泪”。诗人借春蚕吐丝到死和蜡烛燃烧成灰比喻对爱情的至死不渝,表现了一种明知无望与痛苦仍要追求不已的殉情精神,在极端伤感中透出热烈和执着,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诗中表现的是一种高纯度的感情境界,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7. 写作特点
7.1. (1)语言清丽精工,音韵和谐。 (2)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借艺术形象的整体来托寓某种抽象的感情意绪。 (3)诗中运用典故,意境含蓄,情味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