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思想政治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一轮复习 知识体系思维导图 欢迎大家学习!
编辑于2023-10-22 12:53:11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982年党的十二大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年以后)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989年以后)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党的十六大以后(2002年以后)+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年以后)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意义
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进程
开启(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意义
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起步阶段(1978~1992)
改革
率先突破
1978年 农村
乡镇企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重点转移
1984年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开放
关键步伐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84年,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海南省经济特区
1990年,上海浦东
1992年,沿长江的5个城市,17个内陆省会城市,一系列沿边城市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逐步深化阶段(1992~2013)
改革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开放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全面深化阶段(2013年至今)
改革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
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
开放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7年,党的十九大,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改革开放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