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5、16、17章电学思维导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5、16、17章电学的思维导图,实用美观,内容有电压、电阻、电流和电路、欧姆定律。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思维导图(清晰梳理版),大家可以学起来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九上物理第15、16、17章电学思维导图
电压、电阻
电压
电压U
作用: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
单位:伏特V,1kV=10³V,1V=10³mV
常见电压
新干电池1.5V,铅蓄电池2V。家庭电路220V,人体安全电压不超过36V,工业电压380V
电压表
性质:相当于断路(可以接在电源两端)
使用步骤
调零:调零旋钮
并联到被测物两端
正进负出
选择量程
试触法
读数:接线柱和刻度盘对应(不估读)
电压规律
并联
各支路电压相等,且都等于电源电压
串联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
规律总结
电流处处相等。
电压:各用电器分压
电流各支路分流
电压处处相等
概括:串分压,并分流(其他相等)
电阻
电阻R
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
单位:欧姆,符号Ω
固有属性,不通电也有电阻
影响电阻因素
材料
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横截面积(粗细)
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长度
长度越大电阻越大
温度
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绝缘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变阻器
电阻器: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元件
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接入电阻丝的长度
接线:以上以下串联,闭合开关前在最大电阻处
大小判断:有效电阻法
异形变阻器:有效电阻法判断
作图:上下接线柱对应
欧姆定律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电流与电压关系
操作: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
变阻器作用
保护电路
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结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注意:电流在前。)
衍生结论
电压表测变阻器时图像不同
分压规律
串分压,随电阻比
即:电阻变大,分压变多
电流与电阻关系
操作: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
保持定值电阻,电压不变
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
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结论: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注意:电流在前。)
操作要点:眼看电压表,手调变阻器,最后读电流表示数。
变阻器与定值电阻同大同小
换大的定值电阻后变阻器也要调大
分压规律:串分压随电阻比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
一般计算:R=U/I,U=IR
电阻串联变大:R串=R1+R2
电阻并联
增加横截面积,阻值变小
R并=U电/I总
电路安全:U总=I总R总
电阻的测量
实验原理:R=U/I
改变被测电阻电流电压,获得多组值
测定值电阻与测灯泡电阻区别
定值电阻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目的是减小误差
图像:直线,电阻是定值
灯泡电阻
多次测量不能求平均值
原因:温度影响灯丝电阻
图像:曲线,电压增大,温度升高,导致电阻变大
电流和电路
两种电荷
电荷
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正电荷
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荷
作用
同斥异吸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的相互排斥
原子结构
构成
核内是原子核,带正电荷
核外是电子带负电荷
摩擦起电本质
电荷的转移(正电荷不动)
导体与绝缘体
区别:容易与不容易导电
本质:是否有大量自由电荷(电荷包括电子,阴离子,阳离子)
电流与电路
电流
定义: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实际:正电荷不动负电荷的反向
电流路径:电源外部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优先走纯导线)
作图细节
电路图
横平竖直,不交叉
原件不要画在拐角
顺序对应
实物图
平滑曲线不交叉
线连接在接线柱上
电路状态
通路:处处连通,用电器正常工作
断路(开路):某处断开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短路
电源短路,电流极大
用电器短路时,该用电器无电流
串联和并联
串联:开关控制全电路,用电器相互影响
并联:开关控制对应路,用电器相互独立
识别串并联
节点法
步骤
找电流分合点
沿电路连接两个节点,会有多种连法
穿过电源为干路
穿过L1为L1支路
穿过L2为L2支路
开关控制对应路(支路或干路)
电流的测量
电流I
定义:单位时间里通过电荷的多少
单位:安培A,1A=10 ³mA=10的6次方μA
估测量:家用灯电视约0.2A,冰箱约1A,空调约5A
电流表使用
性质:相当于导线(不能接在电源两端)
串联进被测路:正进负出
选择量程:试触法
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串联电流实验
操作要点:不同灯泡多测几次,避免偶然性
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并联电流实验
结论: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易考点:指针偏转位置相同
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之比为5:1
两支路电流之比为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