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思维导。包括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两个方面的知识点,可用作预习或复习以及背诵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臭氧
吸收太阳短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保护生物
混合气体
水汽
水的相变,吸放热量,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杂质
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组成物质
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污染物
高度
低纬地区
17-18千米
高纬地区
8-9千米
温度
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
上冷下热,利于大气对流运动
易成云致雨,发生云雨雾雪天气现象
平流层
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臭氧层
22至27千米范围内含量最大值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上热下冷,少对流运动,多平流运动(主)
应用
水汽杂质含量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高,适合航空飞行
高层大气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
80至120千米的高空,来自太空流星体燃烧,成为流星
80至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平流层顶部,无臭氧,气温下降
更高层大气吸收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上升
300千米高空处,温度可达1000摄氏度以上
密度
很小
2千至3千米的高空,大气的密度与星际空间密度相近,可视为地球大气的上界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地面吸收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地面增温
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形成的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还大地
大气增温形成大气辐射,向下部分为大气逆辐射,将热量传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多云时,大气逆辐射更强
大气热力环流
形成原理
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垂直运动,导致高空水平面气压形成差异,高空大气水平运动,近地面水平气压形成差异,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
常见热力环流形式
海陆风
海风
白天,从海洋吹向陆地
陆风
夜晚,从陆地吹向海洋
山谷风
谷风
白天,暖空气沿山坡上升
山风
夜晚,冷空气沿山坡下沉
城市风
市区
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
郊区
气温低,气流冷却下沉
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
水平气压梯度力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
风向偏转方向
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
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
只改变方向,不改变风速
近地面
同上
摩擦力
阻碍风,减小风速
“左右手法”判断风向
北半球右手,南半球左手
手心向上,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拇指指向气流偏转方向。高空90度,近地面45度。